智慧城市新風貌 建立以人為本的生活趨勢 智慧應用 影音
Vishay
DForum0620

智慧城市新風貌 建立以人為本的生活趨勢

1900年全球只有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到了2050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70%,這相當於每一年地球會增加7個紐約市。隨著全球人口不斷往城市聚集,每個城市都將面臨到巨大的教育、醫療、交通與公共設施等需求壓力,為有效因應市民需求、紓解壓力以及落實城市永續經營,有些城市開始透過資通訊科技滿足市民對日常生活與公共服務的需求,進而實現智慧綠色城市願景。

蔚然成形的智慧城市新樣貌

事實上,智慧城市並不是一個嶄新的概念。過去,基於科技成熟度考量,是以公共服務應用為主,但在新科技與智慧服務的成本愈來愈低的現況下,有愈來愈多的城市管理者將雲端(Cloud)、行動(Mobile)、巨量資料分析(Big Data and Analytic)與社交(Social)等新科技應用在智慧城市相關建設,紓解市民對交通、教育、醫療與警政安全等基礎建設的需求,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質與政府的運作效能,並且帶動經濟發展。

舉例來說,美國的夏威夷檀香山市政府為打造一個乾淨且整潔的智慧城市,與IBM等夥伴展開合作,建立一個可以讓市民隨時隨地向政府反映交通、安全等問題的「市民協同雲」,市民只要將發現的問題拍照上傳到市民協同雲,如某交通號誌無法正常運作、遺失車輛與街道不平整等,相關單位便會著手展開改善計畫,並且隨時回報進度給市民,讓市民的生活更便利,並且提高城市的運作效率。

檀香山市政府的市民協同雲,不但能讓市民更即時的反應城市運作狀況,開發人員也可以更快速的在市民協同雲上開發出有助於提升市民服務效率的創意服務,例如:可讓市民即時反應城市問題的CitySourced Honolulu 311、可用來查詢巴士運行狀況的DaBus、可發出海嘯警示的AdoptaSiren、可即時查詢海嘯疏散資訊與地圖的Honolulu Tsunami Evacuation Zones、可供旅客導覽查詢服務的Honolulu Map and Walking Tours,以及查詢夏威夷節慶的Festivals of Hawaii等。

除了夏威夷檀香山市政府,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政府亦積極與AIM(Amsterdam Innovation Motor)公司和電信營運商Liander等一同發展智慧城市計畫(Amsterdam Smart City;ASC):以綠色環保為訴求,打造包含生活、勞動、運輸與公共空間等四個主軸的永續智慧城市,具體的智慧應用如可用來監控家庭用電量的智慧電表與能源反饋顯示方案Geuzenveld、可有效節省家庭電器用電量的新型態能源管理系統West Orange、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的智慧建築ITO Tower,以及可以有效監控Utrechtsestraat購物街狀況的氣候街道專案(The Climate Street Project)。

除了歐美等地,日本等亞太地區國家亦越來越關注智慧城市相關應用,例如日本政府與民間企業合作成立「智慧社區聯盟(JSCA)」,積極於橫濱與北九州等城市,發展導入太陽能能源使用與智慧家電等智慧城市項目應用。

從上述案例可以發現,智慧城市計畫不但拉近了政府與市民的距離、提升市民生活環境品質,更活絡了經濟的發展,也因如此,各國政府皆願意投入、推動智慧城市相關政策,並將之視為提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由研華科技提供,林稼弘整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