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無線射頻前端IC技術與產品趨勢 智慧應用 影音
hotspot
member

運用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無線射頻前端IC技術與產品趨勢

  • DIGITIMES企劃

天工通訊總經理 鮑益勤
天工通訊總經理 鮑益勤

從2G/3G/3.5G/4G及Wi-Fi、WiMax加GPS導航,現在便攜式裝置支援的無線接取標準越來越多樣化,也越來越複雜,在因應輕薄短小的消費性電子設計趨勢下,無線通訊的關鍵組件─射頻元件(RF),正朝向前端IC整合化與SiP單系統晶片構裝的趨勢演進...

天工通訊(EPIC Commucations, Inc.)為無自有晶圓廠的無線通訊積體電路與射頻前端模組設計公司(Fabless IC & RF Front-end Module Design House),致力於研發無線通訊射頻前端元件與模組整合,大量供應WLAN、WiMAX (802.16)、Bluetooth Class 1、Zigbee等無線通訊使用的線性化功率放大器、砷化鎵微波晶片與射頻前端模組等,並投入手機多頻段功率放大器等產品研發與客製化服務。

無線通訊與應用無所不在 射頻元件多模與複雜化成必然趨勢

天工通訊總經理鮑益勤先生在「運用在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的無線射頻前端IC技術與產品趨勢」主題演講中指出,無線通訊發展20年,從最早的手機到現在的RF射頻,應用無所不在,無論是2G的手機或3G/4G智慧型手機,電腦無線連網、藍牙傳輸等,這些新科技運用實際上已經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再加上這幾年來手機運用加上Internet的應用,將RF的前端(Front-End)應用推到一個多模多頻與多媒體的整合應用。

過去幾年來,智慧型手機與iPad的興起造成便攜式裝置應用風潮,而這些運算與儲存需求又往雲端運算去推,未來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輕薄短小的筆記型電腦,透過無線網路的連接,會變成未來消費性電子主流,並以超過眾人預期的速度往前進展。由於這些產品都要借助無線通訊,因此對於射頻前端(RF Front-End)的需求就會越來越高。

當今射頻前端元件必備的無線規範與封裝技術

全球從3G邁向4G通訊發展藍圖中,3G部分WCDMA與CDMA2000已經行之有年,將來整個世界可望轉向LTE這個標準。目前3G/3.5G市佔第1是歐盟WCDMA,提供14.4Mbps/5.76Mbps的下載╱上傳速度,部署國家達100多個,全球用戶數3.2億佔3G市場76%;第2是美國的CDMA2000,提供3.1Mbps/1.8Mbps的下載╱上傳速度,部署國家達62國,全球用戶數9,500萬,佔3G市場22%。而大陸的TD-SCDMA,下載╱上傳速度達到2Gbps/384Kbps,部署國家有大陸、緬甸、非洲,大陸用戶數有41萬戶,代表的運營商如中國移動。

鮑總經理認為,目前2G/3G/4G射頻前端(RF Front-End)複雜性呈現指數性成長,納入更多像是Wi-Fi、藍牙加FM廣播、GPS、NFC近場感應通訊技術等。手機有8~9個無線收發標準,這麼多種無線電波的切換選擇,增加了手機電路設計的困難度,技術的瓶頸卡在RF Front-End前端;而明日的4G行動裝置須具備CDMA/LTE、GSM/UMTS/LTE、UMTS/LTE、GSM/WiMAX、WiMAX,也必須有TDMA、CDMA及OFDMA等接取技術,並支援分頻多工存取(FDD)與分時多工存取(TDD)。其次需多個頻譜帶(Multi-Band)像700MHz、900MHz、1.5GHz、1.7GHz、2.1GHz、2.3GHz、2.5GHz、2.6GHz、3.5GHz、5.3/5.8GH等等,同時還要內建多組天線與MIMO波束形成智慧天線,以及Wi-Fi、BT-FM、GPS、NFC與其他無線規格的連接性。

3G/4G無線射頻前端(RF Front-End)幾個重要的元件,主動元件部分,包括PA功率放大器、DA數位放大器,還有switch切換開關元件,以及Antenna Module天線模組,以及濾波器(Filter)、雙工器(duplexer)等被動元件,從2G RFFE慢慢involve到2.5G FE再involve到3G FE,尺寸要越來越小,整合的功能越來越多;因應增加射頻前端複雜性與單位面積╱成本縮減的需求,單晶片或採SiP單晶片構裝的射頻前端整合(FEIC)技術成為必然的趨勢。

各種導線╱銅覆晶構裝與基板材質技術探討

在前端IC中的主動元件或被動元件部分,已逐漸朝向各別整合到單一矽晶(Single-Die),未來射頻前端只要整合封裝2、3個Die就解決了。而Duplexer雙工器因為材質因素,無法跟前面主動或被動元件整合在同一個Die,但可藉由SiP系統構裝的方式封裝在一起。以3G/4G三態功率放大模組(PAM)來說,一部分3G PAM是2Die,也有幾家像是天工通訊的Single-Die,跟一些被動元件一同封裝在1個3mm x 3mm x 1mm尺寸大小的模組。

在下個多矽晶粒整合的技術中,有Wirebond導線連接以及較先進的銅柱凸塊覆晶構裝(Copper Pillar Flip-Chip)技術。Wirebond導線連接技術受限於矽晶粒外面導線連接的困難性與必要限制,封裝過的晶片尺寸比原來晶粒大上許多,而覆晶構裝封裝的晶片尺寸比較小,可以做到接近原晶粒尺寸,也減少幾道導線與矽晶粒的組裝工序,對功率IC而言銅凸塊覆晶構裝在電氣特性、散熱方面也比較好。但銅凸塊覆晶構裝缺點在於增加晶圓上植上凸塊的成本,且矽晶圓植球會造成無法晶圓窺探測試(Probe),只能在植球之前做Probe,或者憑藉著成熟穩定的設計降低不良率。更大的矽晶圓還需要經過一道底部填充(under-fill)的程序。

鮑總經理舉例,1個天工開發的FEIC,以砷化鎵半導體材料做Flip-Chip覆晶構裝,在70℃溫度下功耗約500mW,最大工作溫度可達118℃,熱阻為96℃/W。而PA、LNA、Switch、IPD功能區塊、數位控制&解碼以及整合型單晶片等都可用銅塊覆晶構裝來設計體積更小的FEIC。

而SiP系統構裝的RF FEIC技術,則是將許多顆IC與被動元件組裝成一個系統單元。一般有機基板或低溫陶瓷基板,前者可做2~10層晶片元件的組裝,後者可做到最高30層晶片疊加組裝,且部分被動元件如電阻電容可直接遷入陶瓷層,不過陶瓷基板的成本相當昂貴,海內外能做陶瓷基板的廠家有限。鮑總經理也以天工2010年推出全球最小的Wi-Fi射頻前端元件為例,用LTCC低溫陶瓷基板則可做到3mm x 3mm,若以一般4層有機基板製造則需要4mm x 4mm。

目前濾波器元件技術中,常見的有SAW Filter(Surface Acoustic Wave表面聲波)濾波器,以及近年因高頻、高輸出功率所開發的體聲波BAW(Bulk Acoustic Wave)濾波器與薄膜體聲波FBAW (Film Bulk Acoustic Wave)濾波器元件。蘋果iPhone在之前2G時代也使用SAW,在後來3G CDMA2000時代的iPhone 3就導入BAW。

明日3G/4G市場成長空間驚人 帶動先進射頻前端元件的需求

鮑總經理認為,未來RF射頻前端將會走向模組化的設計。模組化的原因是考量除錯與良率的因素,因為射頻元件所疊加的元件,其中萬一有幾個元件良率不佳,會拉低整個SiP系統構裝的產品良率。解決問題的作法就是把RF5射頻元件做成1個可拆卸、分離的SMT模組,測試或偵錯完畢回銲到手機或裝置主機板上,但如此元件基板因為底層面積與主機板預留的基板面積重疊,對節省空間的幫助有限;未來的趨勢則朝向以相同元件層做成矽晶圓模組的方式,每個矽晶圓元件層測試OK再進行疊加壓合,可提升整體良率並縮減整個射頻元件的體積。

他也指出,未來3G╱4G會進一步驅動RF前端元件的微縮封裝技術的進化與模組化,因為3G/4G通訊對性能與手機空間的要求越來越嚴謹,也促使這些IC設計公司與SiP封裝廠商全力進行整合與微縮的動作。目前日本是全球3G普及率最高的國家,花了10年左右達成95%,而截至2010年11月底為止,大陸3G用戶總數達3,864萬戶,僅佔全大陸移動電話8.42億支的4.5%,所以還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即將邁入成長期的3G與接下來的4G,將促使射頻元件朝向FEIC前端IC化,以及走向SiP系統構裝模組化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