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智慧型電網整體規劃與建置方向 智慧應用 影音
Event
榮耀會員

台灣智慧型電網整體規劃與建置方向

台電綜合研究所主任楊金石。
台電綜合研究所主任楊金石。

由於台灣欠缺在地能源,因此99.3%的能源是由國外輸入的,將分散式能源整合到電力網路中是未來的目標之一,其中智慧電網(Smart Grid)的建置可做為減少碳排放的近程手段。台電綜合研究所楊金石主任表示,低碳排放已是台灣政府的重要目標,實施的作法包括發展節能工業和企業、提升設備能源效率、以高效率燈具替代傳統燈具,以及智慧電網的建置等。

整個電力網路的系統龐大,在智慧電網的建置必須更新電力生產、輸電和配電等系統架構與設備。楊金石指出,台灣已建立相當高品質的電力系統,智慧電網的影響範圍涵蓋各個層面,包括營運商對電力網路的智慧化管理,以及用戶對用電設備的自我監控與用電配置等。

目前智慧電網的建置從AMI及智慧電錶開始做起,而針對AMI系統,台電在接下來五年中將安裝一百萬個電錶,中程計畫則將佈建達五成以上用戶的覆蓋率,也就是約六百萬個電錶的安裝。更長遠地發展則將會將能源網路、智慧型基礎建設、安全網路及交通運輸網路整合在一起。

楊金石相當肯定智慧電網建置的必要性,強調新一代的電網具有自我修復功能,能夠提升系統可靠性。其他的優勢還包括:用戶能夠清楚用電狀況並自我控管;能夠將各種產能和儲能技術整合在一起;讓時間費率的用電經營模式能夠實現;能夠降低輸配電的成本,並讓產能和電網容量擴充的投資成本降到最低,進而能讓電力系統資產運用最佳化和更有效率;透過再生能源的發展,達到減碳排放的目標。

不過,要實現智慧電網,需要引進許多新的技術,包括新的ICT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儲能技術、升級的自動化電力系統技術、微電網和互操作性技術,以及電壓和回應性電力控制技術等。目前台電在台灣各地已建立各個層級的調度及控制系統,其中台北及高雄已建立兩主機的中央配電控制系統(CDCS),並導入能源管理系統(EMS)。

楊金石進一步指出,台灣發展智慧電網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將分散式能源資源(DER)整合到電力系統當中。這需要強化基礎建設的建置,並從通訊基礎建置的擴充下手,要能支援國際性的通訊協定標準;同時導入先進的電力電子及資訊技術。此外,在電力網路的各個變電站中,需將數據採集和監視控制系統(SCADA)功能整合進來,並執行配電饋線自動化的計畫。當然,與AMI電錶的整合也是未來的發展重要之一。

由於智慧電網需整合的設備及網路相當多樣而複雜,因此非常需要有一套可以遵循的標準。楊金石表示,台電的通訊協定指導原則在2006年11月已發佈,目的就是提智慧電網系統建置中關於通訊協定管理的遵循方向。其中重要的協定標準包括DNP3.0 over TCP/IP和IEC 61850。事實上,在異質系統中,SCADA協定的一致性比起高速傳輸還來得更為重要。

楊金石總結指出,台電對於智慧電網的願景是要建立一個高品質、高效率、以用戶為導向和環境友善的電力網路系統,目前台電已積極朝著這樣的目標前進,將現有的基礎設施持續轉換為更高效率和更可靠的電力系統。而在智慧電網的行動方案上,隨著不同階段的進展,台電會掌握市場的需求並評估先進技術的可用性。此外,除了督佔自己的進步外,也會與全球領導性的單位及組織合作,共同開發分散式再生能源的創新技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