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加千眼 次世代智能監控成形 智慧應用 影音
工研院
Event

千手加千眼 次世代智能監控成形

,隨著PC與網路技術的導入,除了街頭隨處可見的攝影機的大量影像外,未來與物聯網的結合,更將讓監控概念產生全新定義。
,隨著PC與網路技術的導入,除了街頭隨處可見的攝影機的大量影像外,未來與物聯網的結合,更將讓監控概念產生全新定義。

二次世界大戰後,多數國家的生活快速走向富庶,但在此同時,恐怖攻擊事件也未曾間斷,尤其2001 年的911 事件之後,更讓全球安全議題快速升高,也讓監控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可預期的是,接下來還會有更多技術被導入監控系統,這讓人不禁好奇,下一世代的監控系統會是什麼樣子?

監控技術的演化仔細觀察監控系統的技術發展脈絡,可以發現PC與IT 對監控領域的至深影響,監控系統早期用於偵測設備儀器的運作狀況,將儀表或警示燈安裝在設備外面,操作者可從這些介面理解設備狀態,攝影機技術成熟後,攝影機與CRT 監視器的結合,讓監控開始走入影像化,管理者可以從後遠端觀看現場,不過這時監控系統的設置地點仍以製造現場為主,攝影機的主要監控範圍,仍以產線為主。

1980年代,PC 技術逐漸成熟,監控系統也開始導入PC 技術,利用PC 的影像擷取技術,不但延續上一世代的產線監看功能,同時解析度更高、用於產品檢測的機器視覺也在此時問世。

網路興起則是安全監控的第二波變革,網路的無遠弗屆,消弭了距離限制,讓監控系統走出工廠,密集的出現在城市街頭,監控系統前面也開始冠上「安全」兩個字,最大的作用是保護一般人的安全。現今網路化安全監控有兩個異於以往的功能,第一個是多點監控,現在的影像擷取卡最多已可作到32通道,意思是一部主機可以配備32支攝影機,看到32個監視點畫面,第二個則是遠端控制,這幾年出現的IP 安全監控,將前端攝影機IP 化,後端系統可以遠端且分點控制各地。

第三波革命來襲

至於網路的第三波革命會是什麼?「智能化」是業界的一致看法,但何謂「智能化」?顧名思義是讓設備具有智慧,但機器始終是機器,不可能像人腦有思維可判斷,因此現在業界的智能化監控系統功能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讓設備具有更多貼近於系統操作者的人性化功能;第二類則是在特殊狀況時,系統有自主判斷的功能。

第一部分的功能是從軟體著手,監控系統的智慧化軟體問世已有7到8年,早期多為軍方使用,後來逐漸技轉到民間,智慧化監控軟體讓操作者可在作業系統上設置特殊的警示條件,一般是監控畫面中物品「有」與「無」的主動判斷,例如較敏感的場所中,有人放置背包後隨即離去,系統發現畫面中出現「無中生有」的物品,可以通知安全人員前去查看,防止背包炸彈之類的恐怖攻擊情事發生,又例如系統將警示物品預設為美術館內的名畫,一旦有人取走,畫作消失在畫面中,系統就會發出警報,避免重要物件被竊盜。

第二部分是讓系統附加更多自主功能,這類功能種類繁多,其中多是強化前端攝影機功能,例如在攝影機上建置數位訊號處(DSP),先一步壓縮或處理影像訊號,再將訊號傳回後端,如此不但可以降低後端系統的效能負荷,對纜線的頻寬管理也有幫助;另一種功能則是讓攝影機具有損害回報功能,一般狀況下,歹徒在犯案時,都會先破壞攝影機,以免留下影像證據,建有此功能的攝影機,能在損害的第一時間就對後端發出警報,讓中控人員可以掌握訊息。

物聯網推動智能監控革命

上述兩部分是監控智能化的現況,至於未來監控系統的智能化會走向何方?哪些更具指標性意義的技術會改變監控產業的未來?目前這些問題都指向同一個答案-「物聯網」。

從攝影機加監視器成為監控系統主流後,影像就一直是主要的監控訊息類種,網路技術的導入,讓監控系統宛如瞬間長出千眼,只要是網路線可達之處,影像畫面一覽無遺,但畫面終究只是表面,在物聯網的加持下,將可讓監控範圍由外到裡,掌握被監測物的所有狀態。

拜IC 技術進步所賜,現在任何設備要嵌入感測或通訊晶片均非難事,透過這些晶片,所有設備或物品均可互連成網路,在現有技術下,物聯網的建置難度並不高,而一旦建置完成,物聯網將讓已有千眼的監控系統,再長出千手,最大幅度的提升監控系統價值。在物物相聯的架構中,物聯網將會產生海量資料(Big Data),一旦物聯網與監控系統結合,所產生的效益不會只是相加,而會呈幾何成長,整合後的監控系統可進一步擁有資料倉儲(Data Warehouse)、線上分析處理(OLAP)、資料採礦(Data Mining)等功能,讓監控系統真正達到智能化願景。(本文由My Advantech no.21提供,記者林稼弘整理)

按此了解更多其相關技術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