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on力推智能模組方案 助SI快速從自動化生手變達人 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Q1
member

Epson力推智能模組方案 助SI快速從自動化生手變達人

  • 吳冠儀台北

近一年多來中美之間的貿易衝突,歷經發起、談判、再起、激化、休戰、重啟、復談等不同階段,時而緊張、時而和緩,愈來愈多人預期,這場貿易摩擦極可能變成持久戰;在中國大陸布局多年的台商企業,當然面臨莫大衝擊,遂決定將生產線遷移至不受加徵關稅影響的地區。

台灣愛普生(Epson)機械手臂事業部總經理王亮國表示,若以產品做分類,「勞力密集型」製造商偏好的轉出地點,包括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另有少部分移往南美;「高附加價值型」製造商則如鮭魚返鄉,多數回流台灣。高附加價值型業者,早已對自動化布局甚深,如今僅是把海外自動化線複製回台灣;Epson觀察到,勞力密集型業者長期倚賴便宜人工,自動化需求理應不高,豈料趁著產線遷移,多數廠商竟也提出自動化計畫,因為意識到束南亞的薪資遲早會漲,必須未雨綢繆。

台灣愛普生(Epson)機械手臂事業部總經理王亮國。

台灣愛普生(Epson)機械手臂事業部總經理王亮國。

無論勞力密集型製造商想開發自動化新線,或高附加價值型製造商複製既有自動化線,各有各的難處,都讓系統整合商(SI)或自動化廠商備感困擾;所幸Epson提供簡單上手的智能模組化方案,有效解決SI的燃眉之急,得以輕易跳過高聳的學習曲線,能在最短時間內幫助客戶迅速實現自動化。

開辦E-learning,加速填平SI技能缺口

王亮國說,以開發新線而論,需求背景不外是中美貿戰火燒得太快,迫使廠商必須避險,但苦無太多準備時間,故要求自動化方案須符合「快速導入」、「全面穩定的品質」原則,但兩者彼此衝突、難以兼顧。至於複製,癥結在於台灣本地的SI,缺乏足夠人力與能力來應付瞬間湧現的需求,況且這些SI從前未曾參與客戶大陸廠房的自動化專案,對工站設計不了解,還需要花時間研究與開發。

顯而易見,不管SI面對的需求類型為新線或複製,對SI來說都會有能力門檻、時間緊迫等方面的壓力。Epson認為,唯有憑藉模組化解決方案,才能協助SI解決專業自動化人力不足的問題,進而爭取時效、加快導入速度。另一方面,Epson可透過技術轉移方式,讓即使過去沒做過自動化應用的SI,不需費時研究或開發,就能加速填平能力缺口;值得一提的,Epson與其他機械手臂廠商相比,有一點很不一樣,友商相對熟悉汽車產線,Epson則是從自家3C電子產品的組裝做起,在經驗上較為貼近多數台商的作業型態,更易於把相關知識與技能,以最快的速度平行轉移給SI。

針對教育訓練,Epson除透過位在汐止的機械手臂展示中心,每月固定舉辦兩個全天的實體訓練課程外,有鑑於現今眾多SI求知需求孔急,決定從7月起正式推出 E-learning課程,不僅提供教學影片,也提供線上測驗機制,可以解決客戶受限於時間距離與差旅費的問題。

憑藉模組化產品,讓實現自動化更容易

綜觀Epson的各項智能模組化方案,大多具有一項共通特色,即是SI取得方案後、做一些小修改,很快就能上線應用。比方說高速鎖螺絲方案便是頗具代表性的應用項目,Epson與專業螺絲刀廠商合作,使機械手臂、螺絲刀之間達到深度系統整合,所以客戶不需為了提高鎖附品質而更換機械手臂,便能直接實現高達40%的增速效果。

此外Epson台灣工程師團隊以視覺處理系統為基礎,打造出智能視覺的取放方案,訂8月2日問世,標榜操作門檻甚低,一般作業人員(OP)就能輕鬆上手。王亮國透露,事實上Epson台灣工程師團隊已開發完成幾個類似方案,例如自動貼標籤、自動鎖螺絲等等,預計爾後的每一季推出一項,皆強調讓沒有工程師專業背景的OP,可以快速學會操作機械手臂、完成特定任務。

現在不管台灣或中國大陸,自動化人才的薪資成長幅度都很大,只因學校體系統的培訓速度,跟不上市場需求,促使台灣愛普生決定發展「OP Level」解決方案,讓客戶不會因為人才招募不及,而延宕或終止自動化進程。

除此之外,Epson推出彈性快速換線方案,幫助客戶快速更換夾治具,滿足少量多樣生產需求。再者提出柔性組裝方案,旨在讓自動化範圍不再限於「硬」工件、亦能涵蓋「軟」工件,機械手臂面對像是FPC或FFC排線等極為軟性的工件,縱使供料位置不固定,也照樣能克服箇中難關,順利執行取放;但王亮國強調,柔性組裝方案的核心訣竅,在於利用視覺與力覺系統,讓機械手臂模擬人類的雙眼、雙手與觸感,技術含量較深,因此需要有經驗的工程師來操作,目標使用者並非一般OP。

Epson每年透過自動化展呈現最新的產品及應用,2019年也不例外,但為了讓來訪的SI或自動化廠商代表,對於展示內容更加有感,Epson不僅結合中美貿易戰、台商回流等時事與痛點,展現多項智能模組化方案,也針對展示型態做出大幅調整,注入「全時 Demo」新元素,每個機台旁邊不再有專責工程師協助供料,而是透過近似於工廠的回流系統,讓機械手臂自行取料放料,一來更貼近自動化產線該有的樣貌,二來則將寶貴的技術人力資源,轉而投入在客戶服務、產品解說等高價值事務,期望真正達到助攻SI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