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工具機產業聚落邁向「千湖之藍」 智慧應用 影音
工研院
DForum0515

台中工具機產業聚落邁向「千湖之藍」

  • 闞大成新竹訊

台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左)與國立清華大學執行副校長簡禎富對談台中產業聚落成為「千湖之藍」。IC之音
台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左)與國立清華大學執行副校長簡禎富對談台中產業聚落成為「千湖之藍」。IC之音

台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日前接受國立清華大學執行副校長簡禎富講座教授主持的《藍湖策略.數位轉型》節目訪談,介紹台中精密機械產業演進歷程,並分享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經驗,以協助產業普遍升級,使台灣中部產業聚落成為「千湖之藍」。

台中產業聚落的成形與台中精機的發展

工具機被稱為「工業之母」,對於台灣產業發展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經濟建設的基礎工業。從日據時代開始,中部地區就有機械工廠設立開始培養相關人才,戰後日本撤走後就留下這些人員。

台中精機是黃明和董事長的父親黃奇煌先生於1954年成立,他從彰化到台中就業,在東洋鐵工廠學習一技之長,適逢戰爭結束百廢待興,就開始創業,找到工具機中最基本牛頭刨床也是台中精機的創業機種,還特別跑到高雄的拆船廠買下船上留的俄羅斯舊機器,回來自己摸索,逆向工程、畫圖、反覆試誤,而開發第一台機器,隨著台灣經濟建設,台中精機也逐漸成長。

黃明和董事長表示,中部地區精密機械與工具機產業的文化較具草根性,大家規模都不大,一家工廠不可能獨立完成一台機器的所有零組件,而逐漸形成共生同榮的產業聚落,例如,工具機產業最基本的鑄造,就有專業的鑄造廠,來供應其他幾十家的工具機公司。

因此,個別廠商從一台機器的零組件開始切入供應鏈,持續改善精進進而做其他重要配件,透過群聚效應和創新擴散,中部地區逐漸形成和完善整個精密機械產業生態系統,如同簡教授《藍湖策略》書中所寫的「千湖之藍」,孕育許多在全球產業鏈重要的隱形冠軍。

注入產官學研能量,協助產業普遍升級

2006年在經濟部工業局中衛發展中心協助下發起M team,由台中精機和永進機械等公司作為中心工廠來推動,推動豐田式管理(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與精實管理,讓聯盟愈發壯大,包括台灣麗馳與百德機械也把協力體系帶進來,總共40幾家涵蓋了全台灣最重要的工具機產業體系裡最重要的協力廠,帶動台灣工具機產業中、下游的進步,以台灣中心廠為練兵的地方,由於全世界工具機與零組件都通用,包含日本、美國、德國的中心廠都跑來台灣買零組件,帶動了整個零組件的蓬勃發展。

黃董事長認為現在從工業3.0進入到工業3.5、工業4.0階段,是工具機產業升級的重要時期,需要更多產官學研的能量注入,循序漸進才能普遍升級,並須打破過去傳統以機械為主的觀念。因為有了更多的電機、IoT、AI等相關技術導入,機械產業面臨更多升級的考驗。

像是工業局主導的「同規共軌」計劃就是延續M team,透過政府單位如清華大學教授、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執行秘書葉哲良積極主導並整合中心廠與協力廠投入,因應台灣發展高階機器的需求,發展更精密的零組件及建立共同品保檢驗規範,協助台灣工具機產業邁向另一個更高境界與日韓競爭。

智慧製造與永續發展,打造機械產業千湖之藍

台中精機期望能帶動中部周圍精密機械產業共榮以推動整體機械產業升級,並以智慧機械、工業3.5、綠色製造、淨零碳排放為永續發展目標。

台中精機斥資35億以智慧製造與永續發展的概念建構全自動化的綠色智慧工廠。智慧製造策略方面,從發展基本的品管圈、全面品質管理到精實生產以提高自製率、自動化程度因應少量多樣、國際對於精密精度要求越高的需求;永續發展方面,因地形有將近20公尺的落差,台中精機充分運用地形、地貌,將牛頭刨床的外觀融入設計,台中精機營運總部集智慧化、綠能化與現代化於一身,榮獲了法國、義大利、德國和美國等多國的設計大獎肯定,也獲得內政部頒發綠建築標章-銅級。

針對淨零碳排放的問題,台中精機也參加陳來助先生所主導的「零碳大學」,因為鑄造廠是污染較為嚴重的產業,台中精機從鑄造廠開始,以打造全台首座機械產業零碳生態系統的目標從基礎的ISO50001著手打造環境管理的體系,提供優質教育並促進產業共榮,帶動相關企業一同來建造綠色智慧工廠打造機械產業的千湖之藍。

數位轉型浪潮下,機械產業人才培育方針

台中精機自民國60年起開始推動建教合作,主要有3+4的管道,即前3年在高工讀書,後4年在學校半工半讀,7年的訓練讓員工了解自己的屬性、加上薪資累進的制度,員工的流動率較低。近年來台中精機進行了三合一轉型包含電腦升級、數位轉型與智慧製造,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司的文化需要改變才能促進產業升級,台中精機有第二代接班人,融合這些年輕人所學展開三合一的整合工作外,更需要同時帶動老中青的組織結構進行產業的傳承。

因應工業革命和數位轉型,人才培育需求更廣泛,機械產業需要更多軟體和機電整合的人才來協助產業普遍升級。然而,面對台灣少子化和資通訊產業的競爭,如何招募跨領域的人才並能融入精密機械產業生態系統是台灣工具機產業升級面臨的挑戰。

主持人簡禎富講座教授表示「分析服務產業化」與應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透過機械產業的領域知識和解決方案提供者的異業結合,扶植熟悉精密機械的分析服務業,以留住AIoT和大數據分析人才,發展的解決方案不僅能協助台灣機械產業數位轉型,亦能搭配台灣製造的工具機提升硬體價值,以及後續維運和軟體升級的永續商業模式。

更多訪談內容可以在IC之音《藍湖策略.數位轉型》節目官網隨選隨聽,也可至各大Podcast平台搜尋訂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