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攻全球服務型機器人商機 台灣可借鏡歐洲、日本成功經驗 智慧應用 影音
工研院
ST Microsite

搶攻全球服務型機器人商機 台灣可借鏡歐洲、日本成功經驗

  • 林佩瑩台北

 
 
 

隨著自動化技術快速成長,加上少子化影響,服務型機器人逐漸被應用在物流、工廠等領域之中。在2020年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下,各產業都面臨勞動力不足的困境,也帶動市場對服務型機器人產業的強烈需求。根據MarketandMarket公布研究報告指出,服務型機器人市場從2020年的301億美元,預估至2026年將成長到1,033億美元。

由於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早在10多年前即面臨少子化、人工昂貴等因素衝擊,當時即察覺服務型機器人將是解決人力不足的重要關鍵,因此已制定相關政策,全力推動服務型機器人產業的成長。如歐盟與歐洲機器人協會共同推動「SPARC(Strategic Research Agenda for Robotics and Cognitive Systems,歐盟機器人研發)計畫」,期盼透過垂直場域與機器人產業合作,提升歐盟於全球機器人市佔率。高齡社會的日本,亦早在2013年就提出「日本再興戰略修訂2014」, 將機器人發展定位為國家產業發展主軸,也催生日本業者陸續針對老年居家照護、家庭的勞務服務、居家保全等領域,推出相對應的服務型機器人。

台灣在資通訊、自動化設備等領域有雄厚基礎,具備發展服務型機器人產業潛力,2019年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開始推動服務型機器人場域實證計畫。該計畫由資策會負責執行,至今已促使產學研團隊共同研究發展近 70 種應用服務,並且在飯店、商場、長照機構、展示中心和博物館等完成實證。

2023年服務型機器人場域實證計畫以博鈞科技、茂綸、聯潤科技、百達精密、邁克兄弟,以及樂鈞科技等六家業者推出的服務型機器人進行合作,並以桃園機場、松山機場、桃園大眾捷運等 3 大場域進行驗證。選擇機場、捷運等進行驗證有兩大主因,首先,3場域皆屬於有眾多人潮往來的開放性空間,很適合測試服務機器人與社會大眾的互動狀況。其次,場域屬於多元複合型態,可同步讓清潔、保全、運輸遞送、接待指引、電動代步車等服務型機器人進行驗證與落地,有助於後續推廣到商業環境之中。

2023服務型機器人場域應用示範觀摩會。資策會

2023服務型機器人場域應用示範觀摩會。資策會

服務型機器人價格仍高 台灣場域業者抱持觀望態度

延燒超過3年的疫情,對台灣餐飲業帶來極大的衝擊,在用餐人數大幅減少的狀況下,只好採取裁員、減薪等策略。儘管2022年進入後疫情時代後,民眾開始外出、到餐廳用餐,然餐飲業者卻面臨招募員工不易的挑戰,因此不少連鎖餐飲業者開始透過引進送餐機器人、帶位機器人等方式,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

只是並非所有產業都願意投資在服務型機器人上,以參與2023年服務型機器人場域實證計畫的3家場域業者為例,儘管對6款服務機器人的表現都非常滿意,確實有達成「減輕人員勞力負擔, 使人力轉向更高價值的任務」、「創造行銷話題以增加客源」、與「縮減營運成本與開銷」等目的。但對是否會正式引進都採取保留態度,主要是考量「租賃或是售價不斐,以致成本難以回收」,「機器人障礙排除不易」等因素。

目前市面上服務型機器人種類繁多,主要以家庭、醫療、國防/救援/保全、戶外等四大類別出貨量最多,也是全球業者兵家必爭之地。近幾年在AI技術成熟下,各業者更進一步開始在產品中加入AI技術,期盼透過影像辨識、語音分析等功能,為用戶提供更佳服務。

面對全球對服務型機器人需求攀升,政府單位不妨參考歐盟與日本經驗,預先將場域業者回饋的意見,轉換成標準服務型機器人的基本功能,自然能提升不同場域業者的導入意願,讓機器人產業能從台灣出發,搶攻全球市場的龐大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