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陽實業鏈結新創技術、動能及資源 積極推動內部轉型、因應外部需求 智慧應用 影音
工研院
Event

聚陽實業鏈結新創技術、動能及資源 積極推動內部轉型、因應外部需求

  • 林佩瑩台北

聚陽實業偕新創團隊海外拓展。聚陽實業
聚陽實業偕新創團隊海外拓展。聚陽實業

作為台灣成衣製造業的龍頭,聚陽實業自2016年以來,為了因應歐美服飾品牌需求,持續拓展內、外部創新實力。對此,聚陽跨領域創新中心策略與創新經理周嗣萱表示,該部門最早投入智慧穿戴整合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以台灣蓬勃發展的電子業為重要的基礎,期待能將機能運動服飾與智慧穿戴整合,提供品牌端更多元的產品及解決方案。

整合內外部資源,聚陽透過新創合作提供品牌創新解決方案

聚陽實業EMS電刺激褲。聚陽實業

聚陽實業EMS電刺激褲。聚陽實業

「智慧穿戴涉及到三方跨領域的整合,包括軟體、硬體及運動科技,開始做才發現,隔行如隔山,彼此語言不同,對於三方而言困難度都相當高」,周嗣萱指出, 「我們約莫從2019~2020年左右開始與新創接觸,當時主要是希望在市場上尋找Wearable(智慧穿戴)的相關應用,希望可以藉此打造出具備整合性的產品,並把目標放在提供具備『精準運動』需求的終端用戶身上,也就是所謂的運動員。」從動作捕捉、肌肉感測到更進階的運動科技運用,2021年開始以產品需求為出發點,聚陽開始與新創接觸與合作。

周嗣萱以約會、交往到結婚來形容企業與新創之間的關係。「對於我們的品牌客戶來講,與新創合作最大的阻礙通常是『信任度』的問題,因此在這之中,企業便扮演相當重要角色,作為兩者之間的橋樑,整合新創的技術與彈性,並基於品牌的信任,找到更適合的解決方案。」

以AI、Web3、智慧製造為主要標的,專注數位時尚領域新創合作

面對愈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傳產要能在全新的需求驅使下快速因應,勢必得仰賴在技術力與適應性都更具彈性的新創企業,比起全然倚靠內部創新,周嗣萱表示外部團隊彈性確實更大,能夠協助企業更快銜接市場需求,針對內部數位轉型趨勢及市場需求找到相應的技術與解方。自2019年以來,聚陽實業更聚焦在尋找「數位時尚」相關的新創團隊,主要領域包括 Web3、智慧工廠、生成式設計、數位轉型等。

除此之外,因應聚陽實業持續進行的內部數位轉型需求,AI亦是近年其關注的焦點,「只要是AI背景,對於時尚服飾產業痛點有興趣,並願意挑戰及改變的,就是我們在找的團隊」

同時,回應生成式AI對於時尚服飾產業的重大影響。2023年5月,首屆AI時裝周由人工智慧創意機構Maison Meta所主辦,邀請參賽者運用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Dalle2等AI圖像生成工具進行時裝設計,其成品相當驚人;不只是AI時尚週的作品經驗時尚產業,2023年3月,荷蘭前衛牛仔品牌G-Star Raw率先發布由 Midjourney AI繪圖生成工具設計的12件牛仔膠囊系列,其成果精緻、細膩且具備品牌風格,在製作上更能挑戰其品牌技藝,獲得相當大的關注與討論,而同樣的對於成衣品牌而言,生成式AI設計亦是明日之星。

橋接新創與內部組織,以創新部門為核心推動的企業轉型

「在成衣製造領域,許多需求是很即時且有機會很快落地,但在台灣了解這領域know-how的新創團隊並不多」,周嗣萱表示,目前聚陽主要藉由TAcc+、、SparkLab等加速器單位接觸新創公司,包含、林口亞灣也是主要對口,「對我們而言,比起單純購買新創服務,我們更希望找中長期的策略合作夥伴,比起A輪以上的成長型新創,我們更希望接觸仍在天使輪與種子輪的初早期新創

直至目前,聚陽已與不少新創建立緊密的關係,包括帶領新創共同遠赴國外參展、參與新創論壇、發起行銷活動等。問及在嘗試與新創合作、建立概念驗證(PoC)場景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為何?周嗣萱認為,新創與企業有著本質性的差異,包括運作邏輯、時間管理、組織異動的彈性等,「傳產習慣單向溝通,通常是基於對技術、服務與原料的需求,以交易的方式產生關係。然而 SaaS 廠商不適合以這樣的模式溝通,彼此之間邏輯認知差異很大,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會需要較長時間的磨合。」

自2016年以來持續與新創公司保持鏈結與合作,周嗣萱分享自己的觀察,她認為台灣新創在「市場驗證」的能力上仍較欠乏,大部分技術導向的新創多半沒有「前進市場(go-to-market)的經驗與策略,因此對於市場與品牌用戶的需求不甚瞭解,這易造成企業與新創合作時的鴻溝,「我們觀察到許多優秀的新創公司,都因為在產品定位上出了問題,因此沒有辦法落地。」

未來,面對市場端的創新需求及企業內部的數位轉型趨勢,聚陽將會更積極地對接新創,並基於現階段的市場風向、趨勢及企業內部資源,來判斷與新創公司近一步合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