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供應鏈重塑企業獲利力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
COMPUTEX

智慧供應鏈重塑企業獲利力

  • 廖于嬋台北

台灣聞名全球的科技製造業,近年來受到國際市場嚴苛的考驗:品牌大廠庫存失準時有所聞,ODM/OEM毛利持續下探,獲利與營收不成正比。過去二十年台灣靠著彈性供應鏈管理與產業群聚效益打造了科技之島的美名,但在全球化競爭中是否還能保有優勢?

台灣IBM軟體顧問表示,國內產業架構以水平整合的聚落為主,好處是彈性大、選擇多。以筆記型電腦為例,順著中山高往南走,從台北到新竹就可以買齊所有零組件。供應鏈有變動,一個小時內就可以召集相關廠商找到解決之道,這是台灣獨有的機動性。

聚落式供應鏈,無法支撐台商全球布局?

然而當國內企業開始布局全球,以往的聚落優勢將難以持續。過去產業處於成長期,供應鏈管理問題會被獲利所掩蓋。然而從2008年開始,全球消費需求降低,營收與獲利都受到嚴重考驗,供應鏈的問題也浮上檯面:

一、 產品週期縮短:顧客喜好瞬息萬變,產品推陳出新頻率越來越高。若未能精準預測需求、掌握銷售進度,極可能會造成損失。
二、 少量多樣生產:客製化、個性化的產品需求高,供應鏈管理的複雜度也倍增。預測失準不僅讓成本增加,也可能造成呆料損失。
三、 產業生態改變:智慧型手機讓國際電信巨人NOKIA黯淡無光,平板電腦令Netbook風光盡失。破壞式創新的產品隨時可能衝擊市場!
四、 可視性不足:供應鏈中存在許多提升價值、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唯有提高供應鏈可視性(visibility),才能創造優化價值。

IBM顧問指出,面對這些挑戰,供應鏈需要轉型升級,朝向「提高能見度」與「增加反應速度」,以利做出正確的供應鏈決策。

提高能見度,從需求預測做起

IBM軟體顧問進一步分析分析,能見度提升不僅限於庫存與運況,還要加入「需求能見度」的管理能力。需求是整個供應鏈的源頭,若能透過滾動式的銷售預測來提升需求能見度,供應鏈運作就越有效率,許多績效不彰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以某3C品牌大廠為例,其主要銷售對象為全球各地的通路商,為了提升供應鏈效率、降低庫存,該品牌正在建立一套能夠結合市場行銷資料、歷史數據與通路商資訊的滾動銷售分析系統,與供應鏈管理平台進行整合,以精準的需求預測為起點,將整條供應鏈優化校準、提升效率。

提升反應力,每個決定都有效益

一般來說,企業接到訂單需求後,要經過內部資料計算、供應商與產能確認,關關核可後才能給客戶回覆,平均費時五天。但許多訂單或變動需求要求短時間內答覆,若未能仔細評估,硬著頭皮接下後才發現這筆訂單根本無法帶來利潤,反而排擠其他有利潤的訂單,豈不是徒呼負負?

IBM先驅的智慧供應鏈管理平台,提供企業在數分鐘內即可完成的可行性評估、與多情境模擬的運算,可立即算出供應鏈變動帶來的效益與衝擊,以利決策者做出最有效益的決定。回覆客戶的時程從五天縮短到兩天內,不僅客戶滿意度提高,也增加了回應商機的速度與效率。某光電大廠導入此解決方案後,其投資報酬率竟高達1000%!

智慧供應鏈,為產業加分

從產業角度來看,供應鏈管理好比「甩鞭子」:一個客戶端的小變動,就會從訂單、排程、產線、零件、下游廠商產生環環相扣的衝擊效應。最前端的組裝廠、品牌廠銷售預測與供應鏈管理若能更為精準,將能正面提升整體產業的獲利能力與運籌效率。打造智慧供應鏈,將是台灣科技製造業提升價值、降低成本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