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未來科技館實體強勢回歸 太空科技成矚目焦點
探索未知的太空領域,一直是全球人類的夢想。近期與太空科技相關的重要盛事,自然是2021年9月15日的SpaceX全平民太空旅遊計畫「Inspiration4」。這是全球第一次由全業餘機組人員完成的太空飛行,也為人類探索太空寫下新的篇章。而2021年4月20日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的微型無人直升機,順利在火星上成功完成首飛測試、且安全著陸的事件,也為人類探索未知宇宙奠定雄厚的基礎。
近幾年太空科技已與國家競爭力劃上等號,台灣投入太空科技上也有悠久的歷史,歷年來在國際舞台上也有許多令人驚豔的成果。如近期在台灣國家太空中心的立方衛星計畫支持下,由國立中央大學投入3年的時間,開發、整測、遞交、發射,以及操控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飛鼠號(IDEASSat),已於2021年1月由SpaceX Falcon 9 火箭發射升空,順利執行電離層觀測科學任務。
這款小型人造衛星升空之後,不僅代表日後太空飛行科技的開發與發射價位得以降低,也可作為學術及民間單位的科學實驗、技術驗證,及各種商業活動平台。值得一提的是,該衛星上面也採用台灣自製的太空超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CMOS影像感測器(CMOS Image Sensor),對於建立台灣在影像遙測酬載關鍵零組件的設計、研究、發展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大步。
領略最為前瞻的太空科技 都在2021未來科技館
太空產業已被列為台灣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若想領略台灣在太空領域的前瞻發展與研發技術,2021年的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館,絕對不容錯過。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未來科技館」向來是台灣民眾一窺未來科技的最佳場合,2021年將於10月14日至23日隆重登場,2021年以線上加實體策展形式呈現,實體展中設有太空科技專區,展示台灣學研的前瞻技術。
除有前述提到由國立中央大學製作的立方衛星、CMOS影像感測器之外,也有備受關注的光纖陀螺儀地震感測器,該產品相較於傳統地震儀,具有能探測主震前,微小型震波的重要能力,且在高頻震動反應下來的更靈敏,特別適合應用於各類型震動感測場域,如地震前波探測、火山監控、風機震動監控、晶圓除震台、高壓電塔晃動監測、大樓減震、車體震動等。
匯集國內外專家 太空論壇精彩對話
在為期10天的TIE線上展會中,更集結許多兼具深度與廣度的科技論壇,10月15日下午於線上開播的太空論壇,討論主題涵蓋台灣未來10年太空產業焦點解析、台灣推進太空的現況,以及搶攻全球衛星通訊市場商機的策略等,邀請國研院太空中心主任、台灣太空科學聯盟、中央大學、成功大學、鴻騰Foxconn(FIT) 、緯創科技、奧暢雲等產學專家與會。
另也力邀多位國際講者線上分享,將有來自NASA、捷克太空聯盟、新加坡衛星運營商等頂尖專家分享最新國際太空科技趨勢與技術,如市場布局、科技供應鏈與技術創新整合,乃至於實現人類太空夢的方法。
2021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TIE) 「未來科技館」被喻為是產業知識含金量最高的科技盛會。此次首度為期10天線上數位展覽從10月14日至10月23日,更加碼在10月14至10月16日三天於台北世貿一館同步實體展出。
本屆未來科技館以「創新台灣同步未來」為展出主軸,聚焦精準健康、太空科技、 AIOT&智慧應用、電子&光電、先進材料&綠能、跨域整合專區等領域,全力展現台灣在多項領域的產學合作成果。以傲視國際的產學研能量,共展出近350件前瞻技術,讓台灣在面對後疫情的科技戰國時代中,呈現堅實技術實力。
特別是促進國際交流的前提下,國際區將展出12國34件國際創新應用技術,豐富呈現未來3-10年科技趨勢與產業脈動。在內容豐富的數位展示技術外,也有多場線上國際趨勢論壇與主題對談,內容橫跨數位轉型、精準健康與太空科技等三大領域,大會也將邀請30位CEO與國內外產官學研界巨擘與會暢談分享精煉創新的產業觀點。更多展覽內容及第一手訊息,請關注 Facebook粉絲專頁與 Line@官方帳號:搜尋ID「@futex」。
- 2022智造轉型大調查(上)系統整合與人才成首要課題、ESG列升級目標
- 2022智造轉型大調查(下)遠端辦公、備份備援為製造業首要雲端應用
- 宏庭科技協助公部門發展與數位轉型
- 經濟逆風徒增客戶壓力 雲端業者下調業績展望
- F5 rSeries新平台實現基礎設施的自動化與未來化
- 少子化趨勢無可逆轉 產業用人策略應全面檢討
- 企業最缺的DX人才 商模、策略和數據能力須兼備
- SEMICON Taiwan首度推出全球汽車晶片高峰論壇
攜手經濟部鏈結台灣及全球車用半導體與汽車產業生態圈 - 扶田資本攜手FoodTech新創共同推動餐飲革命
- 勤業眾信:迎向2023 七大關鍵助生命科技產業嶄頭角
- 遠景科技與WPI世平興業攜手拓展亞太區物聯網市場
- Google Cloud台灣雙引擎 助攻淨零及數位轉型
- 加速藥物開發 疫後生醫數位化新浪潮襲來
- 迎接ESG趨勢 打造安全永續 高效節能的資料中心
- 企業是新創生態系的必要角色!尋求第二成長曲線 外部創新為最上策
- 台灣牙e通發展AI輔助醫療系統有成 推動牙醫診斷服務再進化
- 價格差更要進場 緯創創投瞄準3大方向
- 企業IT投資躍升 訂閱制改變傳統製造採購行為
- 數位浪潮來襲 有效運用統計軟體讓企業發展更快速
- 消費者如何獲得所需的HDMI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