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發揮投資效益 精打細算的企業儲存採購策略 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member

徹底發揮投資效益 精打細算的企業儲存採購策略

  • 企業IT編輯部

台灣企業的規模大小與歐美企業有很大差距,有超過80%以上公司為中小企業,不但員工人數多半在50人以內,伺服器數量也不到10台,每年編列的IT預算也非常有限,無法完全移植國外企業的成功經驗,資訊人員必須依照企業發展需求,依序選擇所需的解決方案,才能徹底發揮IT設備的投資效益。

在個人電腦快速普及、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後,大幅改變了資料傳遞與保存的方式,許多公司將文件電子化,以便加速資料傳輸速度,不過卻也快速累積許多數位資料,包括電子郵件、視訊、網路內容以及辦公室文件,以往存放大量文件的資料櫃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機房中大容量的儲存設備。

根據國際知名市調公司公布的1份資料顯示, 2008年全球儲存資料量已高達487 exabytes,預計到2012年將達到2,500 exabytes,顯見數位資料成長的速度非常快。即便在2008年美國金融風暴的衝擊下,全球多數企業面臨營業收入大幅衰退的狀況,但數位資料增加幅度卻絲毫沒有趨緩的跡象,仍然維持數倍以上的成長速度,也讓有效存放、保管數位資料,成為多數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不光如此,IT預算大幅縮減也是企業用戶面臨的另1項挑戰。在2008年全球經濟風暴的襲擊下,企業為了度過消費者購買力下降所引起的營收衰退期,紛紛採取各種降低成本的策略,從縮減、凍結人力開始,到減少不必要的設備投資等,其中又以資訊部門的預算被列為最主要刪減目標,連帶各項IT設備採購、維護的支出也大幅減少。

以最近高盛(Goldman Sachs)做的1份研究報告指出,全球IT採購費用支出的成長率,將會由2008年6%正成長,減少至2009年-1%的負成長,甚至未來幾年內,IT採購費用都將維持微幅下跌的趨勢。

換句話說,欲在有限條件下維持企業正常營運,資訊部門未來可運用的資源變少,在預算的分配上得更趨謹慎,以往隨著新應用伺服器而添購的儲存設備,在考量到整體採購成本與相容性的前提下,幾乎都是接納系統整合商建議而採購,導致企業內部的儲存設備品牌、數量愈來愈多,在IT預算逐年減少下,衍生出來的管理與維護問題也更為複雜。

儲存設備數量與品牌過多 資訊人員維護不易

儲存設備品牌、數量愈來愈多後,資訊人員遇到的最大挑戰,便是儲存空間被浪費,以及資料備份流程過於複雜等問題。IT投資效益的優劣一直被忽略,資訊部門甚少去評估每項IT投資帶來的效益,以及資訊設備是否被充分利用,但是在歷經全球金融風暴後,各項費用支出所能帶來的效益,均被放大檢視。

隨著資料成長速度愈來愈快,企業對儲存設備的要求,向來都是更快、更大、更安全、更便宜,在考量整體採購成本的前提下,多半選擇採購成本最低的DAS (Direct Attached Storage)模式,以降低IT採購支出,例如在硬碟機碟盤密度愈來愈高的影響下,單一台硬碟機的容量,早就邁入2.5TB的時代,大容量、低成本儲存設備已經隨手可得,許多企業都選擇在應用伺服器安裝大容量硬碟機,以符合企業未來資料大幅成長的需求。

即便考量到安全性與資料存取速度,有部分資訊人員會選擇透過SCSI介面的方式,串連安全性較高的RAID 5等級磁碟陣列,利用4台以上的硬碟機,組合成大容量儲存空間,不但可以減少硬碟空間被浪費問題,還能擁有相當優異的容錯機制,即使1台硬碟機發生故障,資料仍然可以藉由硬碟機中的同位元檢查碼,順利將資料還原到新硬碟機上。

不可否認,DAS模式最大優點是單位儲存成本便宜,但是各儲存設備都是獨立運作,儲存空間被浪費的問題也更為嚴重,根據1份研究機構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多數伺服器的平均使用率僅10%,儲存設備的使用率也不到40%,這不但代表超過60~90%的投資被浪費,還得花費更多的管理成本以維護系統正常運作。

DAS模式最大優點是單位儲存成本便宜,但儲存空間被浪費的問題也更為嚴重,根據1份研究機構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多數儲存設備的使用率不到40%。Datacore

DAS模式最大優點是單位儲存成本便宜,但儲存空間被浪費的問題也更為嚴重,根據1份研究機構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多數儲存設備的使用率不到40%。Datacore

導入虛擬化儲存平台 有效減少資源浪費

隨著相關技術愈來愈成熟,虛擬化、雲端運算一直被多數人認為是在IT預算有限、資訊部門人力不足的環境中,絕對不可或缺的解決方案。從許多企業引進虛擬化平台的成功案例來看,長期下來確實能夠減少硬體採購費用,甚至降低管理成本的支出,所以才會有超過80%的企業,把虛擬化列為未來3年內最重要的IT目標。

虛擬化平台非常廣泛,至少包括伺服器、儲存設備、網路設備3大領域,甚至應用程式虛擬化的技術也已經非常成熟,不過,初期導入成本非常昂貴,短期內也很難看到虛擬化平台帶來的效益,以致於有能力邁向虛擬化平台的企業寥寥可數。

此外,台灣企業的規模大小與歐美企業有很大差距,有超過80%以上公司為中小企業,不但員工人數多半在50人以內,伺服器數量也不到10台,每年編列的IT預算也非常有限,無法完全移植國外企業的成功經驗,如何依照企業發展需求選擇最合適的解決方案,也考驗著資訊人員的智慧。

在企業導入虛擬化平台,甚至打造內部雲端運算環境的過程中,儲存設備虛擬化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必須提供更快速、更安全的儲存環境,才能滿足企業營運的需求。

儲存設備虛擬化最大的好處,在於能夠提升使用率,在不影響應用伺服器運作的前提下,提供動態調整儲存空間的功能,以維持既有應用服務正常運作;換句話說,不但可以減少應用伺服器與儲存設備的停機次數,更意味著資訊部門不需要像以往1次添購大量硬碟機,而可依照儲存設備空間的實際使用狀況,分次添購所需的硬碟機數量,不但能夠降低初期購買儲存設備的成本,也能讓有限的IT採購預算得到充分運用。

根據日立數據系統(HDS)協助企業導入虛擬化儲存設備的經驗發現,動態(精簡)配置儲存設備空間,是最有效壓低企業營運成本的方法,能夠排除已配置、但未使用儲存空間所造成的浪費,從現有大儲存區中回收40%甚至更多的容量;另一方面,還能減少移動和複製龐大儲存區的成本,將儲存系統的配置時間從數小時縮減到數分鐘,減少傳輸頻寬的浪費,同時提升資料讀取、寫入的效能。

儲存設備虛擬化最大的好處,在於能夠提升使用率,在不影響應用伺服器運作的前提下,提供動態調整儲存空間的功能,以維持既有應用服務的正常運作。Datacore

儲存設備虛擬化最大的好處,在於能夠提升使用率,在不影響應用伺服器運作的前提下,提供動態調整儲存空間的功能,以維持既有應用服務的正常運作。Datacore

資料快照技術普及 提高資料安全防護等級

儘管儲存設備的穩定性比以往大幅進步許多,但是在長久使用下,難免會產生機械性的故障,儘管能夠利用磁帶備份以確保資料的安全,但由於資料集中化的結果,不但備份所需的時間拉長,就連資料回復也至少需要2~4小時,對許多網路服務業者,如線上遊戲業者、網路購物網站,甚至半導體晶圓製造公司等,將對公司營運造成莫大衝擊。有鑑於此,利用區塊層級(Block Level)環境誕生的快照(SnapShot)技術,就被視為解決大量資料快速備份與復原的最佳方案。

不同於傳統備份模式,快照備份其實是記錄儲存設備中,現有資料的標記位置,當需要回復上1份資料時,只要改變資料標記位置,或重新掛載1份資料即可。目前常見的快照技術可以分成「Copy On Write」、「Clone」2種模式,「Copy On Write」只是記錄現有資料儲存的標記位置,快照軟體會建立排程與整個目標磁碟區區塊的指標列表。

也就是說,利用標記位置去記錄不同時間點下的磁碟區資料區塊位置,當主機要存取先前某個時間點的資料時,快照軟體會先查詢標記位置列表,進而還原系統管理員指定所需的資料。不同於「Copy On Write」只是記錄現有資料儲存的標記位置,「Clone」模式是針對系統管理員指定的LUN,產生1份完整且獨立的資料複本。基本上,「Clone」模式的複本必須佔用與原來LUN相同的儲存空間,而且也比較耗費時間,不過,比起傳統備份仍然快上一大截。

儘管各廠商採用的快照技術有些許差異,每份資料可保存的快照次數也從32~256份不等,但基本上都是提供在短時間內將特定資料備份起來的機制,以解決磁帶機資料備份速度不足的問題。當然,快照備份技術並非沒有缺點,首先是在資料快照的過程中,可能會造成應用伺服器讀取或寫入資料的速度下降,其次,快照複本中的資料並不能直接使用,必須利用快照軟體提供的工具掛載,才能執行存取或還原。

快照備份其實是記錄儲存設備中,現有資料的標記位置,當需要回復上1份資料時,只要改變資料標記的位置,或重新掛載1份資料即可。Datacore

快照備份其實是記錄儲存設備中,現有資料的標記位置,當需要回復上1份資料時,只要改變資料標記的位置,或重新掛載1份資料即可。Datacore

重複資料刪除技術日漸成熟 加快資料備份速度

虛擬化儲存設備能夠有效減少儲存空間被浪費的問題,但在資料大量集中於單一平台後,也衍生了儲存設備上存放著大量的重複資料。尤其導入伺服器虛擬化平台後,虛擬化儲存設備環境上存放重複資料的狀況更為明顯,例如相同版本作業系統的資料檔,許多文書處理軟體等,導致儲存設備中的資料大增,不但造成儲存空間浪費,也平白增加備份資料時的成本。

在協助企業降低資料儲存成本、提高備份速度的前提下,許多軟硬體廠商都推出了重複資料刪除(De-Dupe)技術,這項技術是記錄檔案中相同資料位元,以節省資料寫入所需的儲存空間,非常類似大家熟知的傳統壓縮技術,除了應用範圍擴大到整台儲存設備外,也不會影響到用戶端的正常存取。

由於企業資料多半不會有太大異動,甚至讀取資料的頻率遠遠大於寫入,所以藉由重複資料刪除技術,不但能夠得到很高的容量節省效果,也可為資料儲存和防護帶來革命性的變革,確保備份時僅寫入「獨一無二」的資料,也能夠加快資料備份的速度,而後端儲存改變,意味著所需的磁碟容量大幅減少,進而節省磁帶機的使用量。

以2TB的資料量為例,即便採用目前備份資料速度最快的LTO磁帶機,在全備份的模式,依然需要2小時以上的備份時間,但是藉由重複資料刪除技術的協助,依照資料量重複的多寡不同,或許能減少90%以上的備份時間。

透過重複資料刪除技術,不僅可減少原本的資料量,亦可提高資料備份的速度。Netapp

透過重複資料刪除技術,不僅可減少原本的資料量,亦可提高資料備份的速度。Netapp

-------------------------------
固態硬碟(SSD)

受限於物理材質的特性,硬碟機的存取速度已經面臨發展瓶頸,而價格愈來愈便宜、容樣量愈來愈大的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SSD),已經被許多企業應用在儲存設備、伺服器中。

固態硬碟依照技術不同,可以分成傳輸速度較快、穩定性較高的SLC (Single-Level-Cell),以及針對消費性市場設計、具備價格優勢的MLC (Multi-Level-Cell)。無論哪種技術的固態硬碟機,都是採電子式設計,除了具備耗電低、重量輕的特性外,由於沒有類似硬碟機內部的機械式往復動作,所以不但不產生噪音,其運作過程中產生的熱量也遠比傳統硬碟機要少,甚至不需擔心摔落時造成資料損毀的問題。

固態硬碟由於具備運作溫度、發熱量相對較低,頂多只需要加裝專散熱片,便足以排除大量讀取或寫入時的溫度,加上在無大量耗電的機械運作能源消耗條件下,可以降低儲存設備對電力能源的需求,不但儲存設備本身的耗電量可以節省3分之1~2分之1以上,還能直接減少冷卻設備的使用率,降低龐大的電力成本支出。

儘管在企業用戶最關心的效能方面,固態硬碟有相當令人吃驚的表現,採用MLC技術的產品,在隨機讀取方面的效能可達到90~100MB/Sec,隨機寫入的效能也有35~40MB/Sec的表現,不但遠遠超過7,200轉的硬碟機,甚至約略等於15,000轉硬碟機的水準。而針對高階環境應用設計的SLC技術,其資料寫入速度可以達到200MB/Sec,能充分發揮SATA、SAS介面的傳輸效能。

儘管固態硬碟具備有許多優點,但是未來能否快速普及,價格與耐用度仍然是非常值得觀察的重點,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產品,仍是較具容量、成本優勢的MLC型,可惜基於物理限制,MLC的產品會隨著製程微縮,導致產品穩定度與耐用度表現下滑。儘管業者持續追求修正控制IC核心支援能力,包含故障區塊管理,採最佳化的平均抹寫、錯誤偵測,希望藉此拉高產品的使用壽命,但未來還得通過消費市場考驗才行。

至於穩定度較高的SLC型產品,儘管資料讀取次數並不比硬碟機差,但是每單位價格約為硬碟機15~20倍左右,目前多應用在強調存取速度的環境中,但未來產品價格勢必會大幅下修,屆時將成為企業用戶最喜歡的儲存設備。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