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Smart TV應用價值 無線、觸控人機介面方案需求增加 智慧應用 影音
工研院
Event

提升Smart TV應用價值 無線、觸控人機介面方案需求增加

  • DIGITIMES企劃

聯想推出的K91 Smart TV,為全球第一部採用ICS系統的Smart TV產品。Lenovo
聯想推出的K91 Smart TV,為全球第一部採用ICS系統的Smart TV產品。Lenovo

Google Android 4.0支援Smart TV後,更顯得軟體為Smart TV應用功能加分的地位角色,系統平台從以往輔助聯網的角色,漸漸走向核心的操作應用,但畢竟Smart TV螢幕動輒55~60吋,單靠紅外線遙控器能進行的操作互動更顯得綁手綁腳,Smart TV必須整合更新穎的人機互動型態,強化操作效能...

在Google的Android 4.0(研發代號:Ice Cream Sandwich)號稱將支援Smart TV應用後,原有Smart TV以Android 3.0為基礎,未來Smart TV產品將採新版系統開發的趨勢已逐漸成形,而Ice Cream Sandwich的改版重點主要在因應多種螢幕解析度的呈現支援性提升,尤其是針對Smart TV開發的應用程式在操作介面架構方面,可以在不更動介面設計的前提下,就能使APK(Android Package)的UI表現一致性達到最佳效果。

因應Smart TV的娛樂應用特性,K91 Smart TV可搭配如同遊戲控制器的搖控裝置。Lenovo

因應Smart TV的娛樂應用特性,K91 Smart TV可搭配如同遊戲控制器的搖控裝置。Lenovo

LG的Magic Motion Remote,可以應用無線體感游標控制功能,控制遙控器角度、方向就能對應操作虛擬游標。LG

LG的Magic Motion Remote,可以應用無線體感游標控制功能,控制遙控器角度、方向就能對應操作虛擬游標。LG

Sony的Smart TV可以搭配無線鍵盤,實踐複雜大量的文字輸入。Sony

Sony的Smart TV可以搭配無線鍵盤,實踐複雜大量的文字輸入。Sony

實際市面的Smart TV產品大多仍以Android 2.x版為主,而2012年相關家電廠商亦會開始推出搭載Ice Cream Sandwich的Smart TV。升級了ICS的Smart TV,顯見在其功能應用的深度增加,這也代表著操作的複雜度正與日俱增,尤其是更接近電腦的應用體驗與豐沛的影音內容支援,也相對使其相關人機介面操作的負荷增加。

Smart TV發展考驗業者的軟?硬體整合實力,尤其是當應用架構複雜度持續增加,以往家電產業經常使用的(Turnkey Solution)來加速商品開發速度,這種開發型態已經越來越難,開發團隊必須積極面對新的系統、更新的單晶片解決方案與進行更深入的產品整合。

目前的Smart TV單晶片解決方案,多會提供完整的Android API支援,在軟?硬體層控制如USB、Bluetooth、I/O等,同時若Smart TV有裝載相機、3D攝影等功能時,相機測光、拍攝控制也必須進一步考量,甚至還得整合語音辨識、臉部辨識等加值應用。

家電業者面對Smart TV產品 將遭遇初期APP累積速度較慢問題

發展Smart TV初期,也是會碰到當初推廣智慧型手機系統平台的困擾,一方面是相關的APP過少,同時因應新產品的相容應用程式有限,導致有些家電的Smart TV其軟體商城顯得軟體數量極少,甚至Android的版本更迭過速,也讓不少業者根本來不及在產品反應系統更新。而Android系統平均3~6個月就會出現系統更新,有些用戶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裝置,跟不上更新腳步。

雖然Android 3.0已是為Tablet Device設計的平板裝置,但Smart TV的螢幕仍較大,廠商為了減低開發負荷大多運用3.0版基礎來進行Android Base Smart TV,但畢竟Tablet平板裝置僅7~10吋的螢幕尺寸,與動輒55吋以上的Smart TV有相當大的落差,加上3.0的UI設計並不容易,以家電應用出發的使用者介面設計,亦需考量整體的操作順暢表現。

而Smart TV的大螢幕化前提,雖然對系統端的影響僅畫面重繪的速度效能問題改善,但操作應用的使用體驗卻必須在UI設計花更多心思強化整合,例如,將現有遙控器追加追加觸控、體感(陀螺儀、加速度計等MEMS元件)控制,甚至整合更前衛的語音指令辨識、手勢指令、動態感應等人機介面設計方案,將成為2012年Smart TV的重點開發項目。

以Samsung的Smart TV應用方案來看,Samsung的Smart TV可利用旗下的Android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搭配專屬APK,來達到利用行動裝置現成的觸控螢幕與無線網通技術,來進行如同遙控器般的繁複操作,此是一種透過現成的搭配硬體架構新型態的控制機制,但對於單純以家電應用需求購入Smart TV的一般用戶來說,不見得能擁有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難道就無法掌控Smart TV了嘛?

其實家電業者也有針對一般家庭,推出加強型的控制操作方案,例如,Sony就針對其Smart TV產品推出進階型的無線鍵盤遙控器,使用者可藉由藍牙無線傳輸技術的整合,讓小型鍵盤搭配觸控板的無線控制器,進行操控Smart TV的進階操作需求,完成如輸入瀏覽網頁的指定網址或是在SNS網路應用輸入對話資訊。

使用MEMS滿足虛擬游標操控需求

相同的,使用鍵盤與Touch Pad只是眾多人機介面的實踐方式,較新穎的設計方案是利用陀螺儀搭配加速度計的MEMS元件,架構出虛擬指標、虛擬滑鼠的應用架構,例如LG針對其Smart TV開發的體感遙控器,遙控器除了一般常規無線遙控功能外,在進行輸入或指標移動操作時,使用者可以隨時將遙控器切換成無線指標模式,手持遙控進行游標控制,而輸入大量文字時,也可調用螢幕虛擬鍵盤搭配指標進行小量資訊的輸入操作。

而2012年的Smart TV產品,最被看好的是其整合的處理器運算效能已堪委負運行3D電玩的重責大任,這時遙控器的角色必須也能滿足遊戲娛樂的操作需求。以Lenovo開發的Ice Cream Sandwich平台K91 Smart TV為例,其無線控制器即有採取遊戲搖桿的設計方案,該款控制器搭配如同遊戲控制器的外觀機構,搭配實體按鍵與可取代方向控制鍵的觸控盤,滿足Smart TV的遊戲娛樂需求。

應用CCM整合機器視覺體感控制

目前較前衛的Smart TV,大致上在遙控器或控制器方面的人機介面整合,大多以整合電容式觸控介面為主,如Touch Pad或是仿遊戲控制器造型的設計方案,雖然前述提及,利用智慧型行動裝置作為Smart TV的控制器設計方案,技術可行,也有Sony、Samsung、LG與Toshiba等提出相關整合方案與APK,但實際應用價值有限,使用者必須安裝應用程式搭配無線技術進行操控,操作應用門檻較高,僅能當做Smart TV的輔助控制方案。

為了達到產品差異化設計特色,控制器、遙控器整合體感控制的遙控游標設計,除可取代瀏覽操作常用的滑鼠游標控制操作體驗,僅需少許學習與練習操作型態,就能熟習操作機制,但遙控游標畢竟為非人體工學的操作型態(使用者必須經常懸空手臂進行游標遙控),容易造成操作疲憊,此種人機介面型態並不適宜長時間使用,僅適合短暫操作應用。

如同未來電影鋼鐵人般的手勢操作指令,則可望在2012年底、2013年初陸續推出相關解決方案,而Smart TV必須裝置手勢指令動態追蹤攝影機來判讀用戶的手勢動作,而其辨識操作指令的精確性,則必須突破如環境雜訊、動作辨識。而發展體感機器視覺辨識的部分,目前Sony、Panasonic已推出可採取外掛形式的CCM(Compact Camera Module),藉由搭配感測辨識APP來實踐體感辨識應用控制功能,進行如互動遊戲娛樂或是更換頻道等應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