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感測技術助拳 行動醫療升火待發 智慧應用 影音
工研院
ST Microsite

無線感測技術助拳 行動醫療升火待發

無線感測技術帶動行動醫療照護應用  DIGITIMES
無線感測技術帶動行動醫療照護應用  DIGITIMES

隨著微機電系統(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奈米科技之技術持續精進,致使感測器體積愈趨小巧,性能表現不斷提升,近年來又適逢行動裝置大行其道,多項因子一拍即合,使得結合各式微感測器的無線通訊網路,已然環繞於人們的生活環境,從而掀起一波波全新的應用浪潮。

不久前有一則報導指出,由於內建藍牙Smart Ready連接技術的智慧型手機接續現身,且這些手機個個系出名門,均屬大量消費者偏好選用之熱門品牌,因而為可穿戴式感測設備的發展,造就出難得的契機,也讓各界亟思趁勢推展各式應用。

在各類型應用項目中,行動醫療照護無疑最為火紅,只因健康無價、人命關天,消費者最能感同身受,所以無論是支援藍牙功能的血壓計、血糖儀、甚至心電圖,都逐漸化身為體態小巧的可穿戴式感測器,繼而與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病患監護系統相結合,為慢性病患者或老年人,提供一個不間斷的健康監控環境。

ABI Research初步估計,搭著無線連網技術、行動裝置的順風車,使得可穿戴式行動醫療照護設備,在2012年間展現前所未見的氣勢,全球總體出貨量直逼3,000萬台,較前1年度增長近四成。

由此觀之,單單是健康醫療、居家照護,即能充分彰顯環顧感測技術對生活應用之龐大效益,更何況其餘攸關節能、安全、舒適、便利…等等不同應用主題,亦稱得上是族繁不及備載,也難怪無線感測技術一躍成為ICT領域的顯學,對此汲汲營營的業者,更可謂不知凡幾。

根據行政院國科會一份以無線感測為題的文獻,綜觀無線感測網路,感測器及無線網路堪稱是箇中兩大核心,至於整個系統,則是由大量具備通訊能力的感測節點所組成,每個元件均可承載各式感測器,依測量目的之不同,範圍涵蓋了溫度、溼度、光度、加速度、壓力、聲音…等眾多項目,而這些感測節點多擁有自我組織網路的能力,因此能夠透過網路,將感測器蒐集到的資訊,傳回至主控端,以利後續的應用推展。

以健康照護而論,其感測器所測量的主要標的,即是心電圖、呼吸速率以及活動量等各類型生理訊息,而現今常見的運作模式是,由智慧型手機透過藍牙連結各種量測設備(例如貼在患者胸部的微型佩戴式感測器),一方面藉由使用者隨身攜帶之特性,持續蒐集上述資訊,並傳送給身處遠端的醫師,使其可據此監控病患的健康狀況;另一方面再結合手機的通話、定位等基本功能,藉以發揮緊急救援的功能。

無線感測+雲端 貼身呵護病患
近幾年來,不少知名藝人因心血管疾病驟逝,帶給粉絲無限唏噓,也讓人不禁感嘆,現代人由於工作忙碌,導致運動量不足且飲食不正常,再加上日常接觸的餐飲,多屬重口味、高熱量的油膩食品,久而久之,自然對於心血管多所衝擊,所以不僅銀髮族、病患、術後患者,需要隨時留意生理變化,為數更多的「亞健康」族群,恐怕也不宜置身事外。

著眼於多數人的殷切期盼,無論產、學、研等單位,都積極以健康醫療、居家照護為主軸,搭配運用無線感測、行動裝置、雲端運算等ICT元素,孕育出一個個商品、服務或研發成果,光是在去(2012) 年下半,就不時可見此類案例應運而生。

在去年底一場由經濟部技術處、資策會前瞻所舉辦的智慧生活創新發表會議上,與醫療照護相關的成果展示,可謂熱力四射,成為最夯的主題。例如以樂活、科技、行動為口號的熱情豆行動樂活科技公司,即與其母公司百略醫學合作推出了Tnermo+這項創新成果,標榜能使iPhone搖身變為一台非接觸式的紅外線體溫計,使用者僅須輕輕一搖,便可在兩秒鐘內測量本人或其孩童的體溫,由於採非接觸式設計,所以無須擔心吵醒沈睡中的孩童,而量測到的溫度值會記錄在手機中,並透過完上的圖表,讓體溫的記錄、分享與追蹤變得更加容易。

主要成員來自IBM Taiwan的蓋德科技,秉承其在於RFID、Sensor及RF等關鍵技術上的專長,別出心裁地推出「銀髮安全天使照護手錶手機」,旨在藉由此項裝置整合所有遠距照護系統,進而與北醫遠距照護中心合作,提供予高齡族群全天候即時照護服務;其主要功能包括GPS基地台定位、即時安全通話、可能跌倒告知、藍牙無線量測、溫度注意通知、用藥回診提示等6大功能,佐以堪稱簡單明瞭的設計,俾使銀髮族只須朝按鈕一按,即可隨時對外聯繫,其家人不管身處何方、甚至是海外,都可透過手機App隨時掌握長輩的安全狀態,同時還可一併滿足健康促進、親情互動等其餘目的。

資策會旗下的瞻科技研究所,也以銀髮族的健康關懷為出發點,推出一項社群化健康照護服務,探索其主要特色,首先係以智慧型手機透過藍牙連結各類型量測裝置,進而發揮生理訊息量測、運動量評估、定位救援、親人快速通話等多項功能,緊接著,由於量測裝置隨身攜帶,也有利於發揮即時服務的功效,更重要的,透過24小時的社群化即時互動機制,讓醫師、個案管理師與特定家人,皆可知悉使用者健康狀態,從而給予關懷與照護服務。值得一提的,此項成果中也含括了邇來頗為熱門的巨量資料分析技術,因此可立即針對諸如EKG、SPO2等特定內容進行事件檢測或趨勢判斷,有助於智慧健康服務業擴大應用價值。

同樣在去年下半期間,由智慧電子國家型科技計畫研究成果產學橋接計畫辦公室所主導的「雲享天開-雲世代前瞻電子產學論壇」中,來自中正大學電機系的研究團隊,也運用類比積體電路、混合訊號積體電路、射頻通訊積體電路、健康照護訊號處理器、基頻處理器、生醫植入式微晶片系統、微機電檢測積體電路等多項技術,孕育了一項攸關行動醫療照護的研發成果,定名為「貼身守護神」,旨在將心電圖(ECG)轉化成為體積小巧、低功耗、可隨身穿戴的貼片,而此一貼身晶片為8x4cm尺寸,大小猶如常見的OK繃。

事實上,以往並不是沒有類似產品,但較偏向「可攜」而非「貼身」,體態還不輕盈,仍有攜帶不易的盲點,且因功率消耗需求頗大(註:以800mA/h電池為例,最多僅能使用100小時),導致實用性大打折扣;如今「貼身守護神」則藉由功耗問題的改善,使續航力得以延長至兩週以上,佐以感測晶片體積明顯縮小,可以透過結合智慧衣等方式,隨侍在側於使用者身上,從而讓ECG得以走向貼身化。

當然,如同RFID,有貼身晶片當做Tag,另外也需要搭配Reader,才能讓ECG訊號感測得以成局;在此部分,「貼身守護神」則將具心臟疾病辨識之無線傳輸模組,設計成為手機晶片,由該晶片將生理訊號傳送至後端雲端服務中心,俾使醫療院所或家人能即時掌握,如此一來,便可延展成為隨身隨處的健康監控與照護系統,協助心血管疾病患者爭取搶救的黃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