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企業將湧向混合雲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0522
DForum0515

多數企業將湧向混合雲

  • DIGITIMES企劃

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每年照例都會公布十大策略性技術與趨勢,2013年也不例外;在過去幾年,雲端運算曾以不同的名稱或型式,大舉攻佔Top10十大策略性技術排行榜,而且屢屢名列前茅,2013年鋒芒看似稍遜於行動應用,但仍扮演相當吃重的角色。

由Gartner所發布的2013年十大策略性技術,依序是「行動裝置戰爭」、「行動應用程式與HTML5」、「個人雲」、「企業軟體商店」、「物聯網」、「混合式IT技術與雲端運算」、「策略性的巨量資料」、「可行性分析」、「記憶體內運算」,以及「整合式的生態系統」。

綜觀上述進榜項目,最能呼應企業邁向混合雲(Hybrid Cloud)趨勢者,無疑便是名列第六的「混合式IT技術與雲端運算」;它也再次訴說了一個現象,即是雲端運算已經脫離了先前概念宣導及試驗的階段,正進入大規模的導入與實作,特別是在2013年,更可謂混合雲即將大行其道的開端,只因從這一年起,許多企業都會具體實施混合雲戰略,有選擇性地將部分工作負載(例如應用開發或測試)移至公有雲執行,至於攸關業務核心的重要工作負載,則仍保留在內部的私有雲。

為何如此?其實Gartner所提的「混合式IT技術與雲端運算」趨勢,已經告訴我們答案;展望未來,絕大多數的企業員工,多會被要求應以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情,IT部門的處境亦然,他們必須在協調IT相關活動中,扮演多重角色,而非像過去一樣悶著頭專心寫程式即可,尤其是隨著雲端運算浪潮席捲,IT人員角色的轉變幅度更形擴大。

IT團隊化身CSB 為企業導入混合雲要角
根據Gartner近期發布的IT服務調查報告顯示,「雲服務仲介服務(Cloud Services Brokerage;CSB)」的角色逐漸崛起,而且不僅來自第三方,身處企業內部的IT團隊,似乎也需要發揮這樣的功能,因為他們有責任與義務,必須在企業內部使用者,與各種分散、異質且複雜的雲端服務之間,扮演橋接的角色。

這也說明了,肇因於企業所能挹注的資源有所限度,但新應用服務的推出速率,又不容如同細火慢燉,在此情況下,身為企業內部CSB的IT單位,愈來愈不可能單憑傳統On-premise、甚或私有雲等架構,就能滿足公司基於業務發展的所有需求,適時援引外部公有雲助力,已成為不得不然的選擇。

某些現象的加溫,也足以強化企業接受混合雲的意願,加速此一趨勢的成形。例如海外有一家以雲端管理為訴求的業者RightScale,便已提供一種服務,意即用戶可透過單一儀表板,就能一次查看其所部署的所雲端服務狀態,其範圍不僅含括了亞馬遜(Amazon)、谷歌(Google)、微軟Windows Azure、Tata、Datapipe、Logicworks或SoftLayer等眾多公有雲平台,針對私有雲,亦能用以管理OpenStack、CloudStack與Eucalyptus等工作負載;類似的公司,其實不只是RightScale一家,如同Tier 3、Cohuman、Scalr或Okta,亦已提供這般服務。

開始正視混合雲擁有諸多優勢
時值混合雲升火待發之際,企業若還不明瞭混合雲究竟是什麼,或是不理解其可能帶來哪些好處、但又潛藏哪些缺點,其e化進程與競爭對手相較,落差恐怕愈來愈大,後果不堪設想,而且絕非危言聳聽。

所以在此仍回到原點,針對混合雲,乃至於公有雲、私有雲,再次品頭論足一番,好讓一些相對不明就理的企業,可以加快腳步進入情況。

何謂混合雲?它意指由兩個或更多雲端系統所組成的基礎設施,而這些雲端系統包含了公有雲、私有雲及社群雲等等,個別系統都保有獨立性,但是透過標準化或封閉式專屬技術的相互結合,仍可確保資料與應用程式的可攜性。

上述提到的公有雲,由於用戶可按實際使用情況付費,因此投資障礙甚低,而且對於需要擴展至眾多伺服器的應用程式而言,也是相當理想的測試?開發環境,持平而論,公有雲也是最能呼應雲端運算精神的部署模式;儘管如此,公有雲當然也有其缺點,否則絕大多數企業早已對它投懷送抱,第一項缺失即是安全問題,因為企業無法確保其關鍵資料儲存在多租戶架構,抑或藉由網際網路傳輸,肯定是安全無虞的,第二項缺點,則是企業IT組織可能對於資料中心功能失控的反應態度,愈來愈消極。

至於私有雲,顯而易見的好處,即是現有資料中心都在企業牢牢掌控的範圍內,無須過度關注或憂心安全問題,至少關切程度遠較公有雲低得多,其次,IT組織仍保留對資料中心的控制與管理,比較不會有消極反應之虞。只不過,事情總是一體兩面,優點的對立面往往就是缺點,私有雲也不例外,它的第一大缺點是,企業若欲實施私有雲,少不得需求斥資購置大量軟硬配備,相對帶來較大的投資風險,其次,企業也得為私有雲的導入,制定全新的業務流程,只因既有流程並不完全適用於私有雲環境。

綜上所述,不管公有雲或私有雲,其實都有頗為吸引人的誘因,但在璀璨的糖衣背後,也蘊藏了若干毒藥,但以混合雲而論,顯然就有本事讓兩者的糖衣依舊璀璨,且將各自的毒性降至最微乎其微的地步;它的首要優勢,便在於操作靈活性,也就是前面曾提到的,企業可在私有雲上運行關鍵業務,在公有雲上進行開發與測試,其次的優勢則在於彈性,意指企業可在公有雲上運行高峰值或高負荷的工作負載,視此為內部私有雲之戰力延伸。

導入混合雲的困難,並非源自技術層面
但混合雲真的就只好不壞、所向無敵?當然不是!它難免也夾雜了一些缺陷,首先,即在於私有雲與公有雲之間的安全控制問題,其中部分容易引發用戶多所疑慮的環節,與公有雲實為大同小異;其次,當前混合雲仍處於開發階段,縱然發展趨勢明顯向上,但讓人不得承認的是,現今可供實際使用的產品與服務,確實並不算多,而且成熟度仍有進步的空間。

總括而論,混合雲絕對是大勢所趨,只因它集結了各種不同型式雲端的優點,但在此同時,卻也產生新的缺點,在此情況下,混合雲相較於公有雲或私有雲等單一雲,其設計與使用的過程,往往存在著更多亟待突破的難題,其困難程度,恐怕超乎不少企業的預期。

企業邁向混合雲的困難,主要源自於技術層面?其實不盡然,舉凡使用流程、服務規範等種種非技術問題,也經常扮演絆腳石,甚至比技術問題還更加棘手。

既然如此,企業該如何是好?有業者建議,用戶在確定部署混合雲之前,最好能在公有雲中進行預先測試,以便在一方面對於混合雲的潛在效益進行深入理解,二方面對於性能及QoS等環節多所測試;就當前的情況來看,企業導入混合雲的迫切性還不算太大,絕無必要急就章,所以仍有很大的機會,可以將必要的準備工作做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