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遠眼光看待企業行動安全議題 智慧應用 影音
hotspot
member

以長遠眼光看待企業行動安全議題

  • DIGITIMES企劃

企業須正視BYOD安全議題
企業須正視BYOD安全議題

研究機構Gartner在2013年1月提出預測,預估在2016年前,全球將有三分之二企業員工會攜帶智慧型手機上班,其中有高達四成比例,將以自有裝置執行工作。如果任何企業看到這裡,仍渾然不知資安危機將至,肯定是值得堪慮之事。

事實上,IT業界每年「炒作」的資訊安全議題,都不在少數,所謂「攜帶自有裝置(Bring Your Own Device;BYOD)」或「IT消費化(Consumerization of IT)」,當然也曾是備受的話題。

只不過,資安投資看在企業主眼裡,屬於僅能防弊、無助興利的一環,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企業還有很多要事正待推動,所以多不傾向將過多籌碼押注在資安之上,除非,該議題已經嚴重到瀕臨動搖企業根本的程度;相形之下,由BYOD、IT消費化所牽引的行動安全議題,一來尚無驚天動地的震撼教育發生,二來其危害程度與迫切性,似乎不如進階持續性滲透攻擊(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APT)、殭屍網路(Botnet)、個資防護來得棘手,在考量輕重緩急的前提下,自然不會被列為優先執行的任務。

甚至有若干供應BYOD解決方案的業者都坦言,他並不看好此類產品在台灣市場的發展前景。

眾多資安議題 彼此環環相扣
然而,行動安全與APT、Botnet或個資防護等其他議題之間,果真各走的各的,彼此素無瓜葛?如果拼了命全力防堵其他缺口,卻始終罔顧行動安全這個環節,那麼企業絕對不會遭受APT、Botnet入侵?也不會因而導致機敏個資外洩?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主因在於,現今駭客發動惡意攻擊的目的,並不像過去一樣,只是想癱瘓受害者的電腦,證明自己是多麼技藝高超,而是以利益作為基礎,在此情況下,他巴不得如同船過水無痕,悄悄偷走你的寶貴資料,實現個人利益所得,繞了這麼一大圈,你還搞不清楚駭客早已到此一遊!於是乎,舉凡任何端點,可讓駭客有機可乘的入侵管道,都很有可能成為駭客賴以潛伏APT暗樁、散播僵屍毒害、竊取個資的破口,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當然也不例外。

更可怕的地方在於,行動安全將為企業IT管理帶來前所未見的嚴苛挑戰,比起過去任何資安議題,似乎都來得更加棘手。這些挑戰,主要源自於三個W,第一是「WHO」,只因BYOD設備及多元通訊方式,今後都將同時混雜於企業IT環境中,致使IT逐漸喪失終端裝置的可視性與策略管控;第二是「Where」,企業難以預測內部員工將會在哪些地點存取公司資料,從而增加敏感資料管理之難度;第三是「What」,BYOD將衍生「去標準化」疑慮,導致企業資料在不同的作業系統裝置中傳輸,因而增加企業管理成本與難度。

結論就是,基於上述情況對IT基礎架構所產生的大幅改變,單憑傳統的IT管理,根本無計可施,很難提出有效的對應策略,因為源自於行動裝置所產生的安全威脅,並不在以往IT管理所預設的劇本裡頭。

資安業者提醒,目前大家所設想到的行動安全情境,可能僅止於冰山的一角,換言之,它們只會是下一波大浪潮的開端,在此前提下,企業及組織必須以較長遠的眼光,看待此一新趨勢所帶來的變革。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某家資安廠商,暫且撇開任何病毒感染或惡意攻擊等變數,只單純地假設員工不小心在外遺失了智慧型手機,並以此作為實驗主題,刻意製造50台智慧型手機遺失在外的情境,當然,每台手機也都被置入了經過變造的企業機敏個資。

與此同時,該業者也透過遠端監控方式,密切追蹤手機拾獲者的後續動作;藉由實驗結果顯示,有96%比例的拾獲者,曾讀取手機內的個人資料,83%拾獲者意圖存取有關企業的應用程式及資料,當然,也有多達70%拾獲者,把前述兩件事情都做足了,也就是同時存取個人及企業的程式或資料。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企業亟欲善加保存的機密資料,可能只是因為一台智慧型手機的遺失,進而散落於外部不知名人士手中,即便這些人並未針對特定目標企業有所圖謀,尚且可能釀成莫大危害,倘若是虎視眈眈的駭客出手,那麼情況勢必更加難以收拾。看到這裡,企業豈能繼續對此掉以輕心?

推展行動安全 至少須做到幾件事
如此看來,BYOD或IT消費化似乎潛藏了層層危機,彷彿將令企業陷入防不勝防的夢魘,既然如此可怕,那麼該如何推展相關防護措施。

其實企業也無須自己嚇自己,只要謹守幾個重要原則,大致就能明哲保身。首先,IT管理不妨先有所反思,究竟哪些環節,可能釀成資訊安全缺口,以利於後續展開補強動作。

經過綜合整理,多數企業都會面臨類似的問題。第一,如何降低管理行動裝置的成本及資源,尤其當高階主管人人都在使用智慧型裝置,IT管理者應該思索管理之道;第二,如何保護公司資料,尤其當這些裝置遺失或遭竊,該如何是好?值此時刻,IT管理者必須先釐清,哪些個人裝置當中存在著公司資料,然後設法針對這些個人裝置,清楚區分公司資料及個人資料。

第三,如何確保存取企業網路、資料及應用程式的裝置,都是安全無虞的,否則一堆Android或iOS裝置,就好比不受任何保護的PC一樣;第四,如何確保公司資料不致因為資料備份或分享,而遭到外洩,特別是不少同仁都偏好採用DropBox來分享公司資料,種種行為,絕對不宜坐視不理。

當界定了上述問題後,緊接著,IT管理者就必須針對這些潛在的安全缺口,找出相對應的解藥。依據資安廠商的建議,企業首先必須做到「行動管理」,旨在把傳統運用於個人電腦上的防護機能,延伸到行動裝置,藉以保護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的裝置與資料。

第二步,即須做到「集中管理」,也就是讓企業可以透過單一平台,全盤掌握與控管所有行動裝置,以落實裝置的管理與安全性。至於第三步,便是保護資料並強迫裝置設定密碼,而且還必須將資料加密,並可藉由遠端抹除的方式,清除掉遺失或失竊裝置上的資料,以期避免資料外洩。

在此情況下,不論企業有意導入何種管控方案,有一些技術特徵,都是必須具備的。比方說,針對裝置安全部分,不但需要留意手機病毒掃瞄、網路威脅防護(含遠端定位)、惡意APP防護、垃圾訊息過濾,甚至必須擁有惡意網頁連線分析、特定位置APP控管等功能;而在資料保護部分,舉凡強制密碼政策(含遠端鎖定、遠端清除)、設備與檔案加密、特定位置功能封鎖,乃至於針對特定IP的連線,自動啟動VPN,甚至是管制特定寄件者的帳號,都屬於必備的要素。

此外,在裝置管理方面,必須要有一個能夠集中管理的控制平台,且基於簡化管理、降低成本等考量,這個平台最好能一併兼顧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個人電腦與伺服器等多重防護任務,更重要的,該平台必須同時支援iOS、Android、Windows Phone或RIM Blackberry等不同行動作業平台,並有能力管制行動裝置的相機或藍牙等設備功能,APP安裝、畫面擷取或Wi-Fi連網等設備應用功能,且可詳加記錄設備資訊,以利管理者進行資產清查及稽核;另一方面,此平台亦須支援全域或群組安全政策之部署,且能夠企業目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