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成熟 環境監控不再是難題 智慧應用 影音
hotspot
DForum0515

物聯網技術成熟 環境監控不再是難題

  • DIGITIMES企劃

透過物聯網技術,環境監控將可即時掌握各點的環境狀況,不管是國土安全或室內空間的能源管理,都有助於其系統運作效益的提昇。

物聯網的架構與運作模式,是透過建置各處的感測器擷取訊息,再以各類通訊技術將訊息傳送到後端平台,後端平台除了接收數據並儲存外,具智慧設計的系統還會即時分析數據意義,甚至發出控制指令給前端進行動作,這種運作模式已大量應用於監控領域,尤其是環境監控。

這幾年天氣劇變,災害程度逐漸加大,都過物聯網技術監控環境,可有效降低天災帶來的損害。DIGITIMES攝

這幾年天氣劇變,災害程度逐漸加大,都過物聯網技術監控環境,可有效降低天災帶來的損害。DIGITIMES攝

過去一提到監控,大多會想到攝影機、同軸纜線、NVR、DVR等設備所構成的安全監控系統,這類系統也是由感測器、通訊技術、後端中控平台所組成,因此也屬於廣義上的物聯網架構,不過這類安全監控系統只以視覺感測為主,在整體環境監控中只佔一部分,環境監控的範圍相當大,只要目前感測技術可以作到的,幾乎都納入監控範圍,而除了感測、通訊、管理3大子架構外,現在的環境監控也會與同一空間的空調、節能、照明等技術整合,架構成新世代的環境監控系統。

氣候劇變 物聯網扮演環控尖兵

環境監控系統的應用可分為室內與室外兩部份,室外環境監控目前的顯學是國土監測,這幾年全球氣候巨變,天災造成的損害愈來愈大,以台灣為例,2009年的88風災與2010年的國道三號走山事件,都讓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威力,然而面對這些天災,人類並非無計可施,至少透過監控技術的事先預警,可以讓損害降盡量降低,在天災頻傳的威脅下,環境監控技術開始被重視。

現在預防天災的作法,是選定過去災害發生較頻繁的地點,架構感測器或監測站進行監測,目前台灣偵測土壤的行動式與固定式監測站共有24個,分佈於全省易於發生土石流之處,包括台北九份、南投神木村等18處。

台灣發展災害監測的時間較短,不過由於IT技術足夠,進展相當快速,雖然目前仍無具體的防災實例,不過相關單位都已紛紛投入,陸續有一些成績出來,例如莫拉克風災時,在神木村愛玉子溪上的CCD攝影機,就拍攝到土石流從頭至尾的完整發生過程,對於未來當地的國土安全策略相當有幫助。

由於災害監測的設備無法標準化,多由負責單位設計整合設備,這些防災設備面臨的環境之嚴苛,遠大於任何場所,因此一般的IT產品無法勝任,以簡易式土石流觀測站為例,這種設備是將攝影機等設備裝置在一個簡易機箱,在災害(比如颱風)發生前,以人力背至定點擺放進行運作,這類設備必須自行運作至少72小時以上,而且必須防水防塵防震。

就此案例來看,防災設備的要求至少有兩個,一是因應環境需求的高強度、穩定規格,二是因應不同設備鏈結的相容特性,因此目前都選用工業等級的設備。

由於工業電腦廠商以往專注於工業等級設備發展,在穩定度上已不是問題,不過強固型方面還需再次強化,現在的工業等級產品雖然多有一定程度的的強固設計,不過設計時的預設測試環境,都是在正常環境下,而天災的威力常高人力數倍上,要在級數如此高的環境下維持正常運作,其外觀的強固設計不能援用原有的條件,必須加以提昇。

另一部分則是相容性,現在的環境監控系統少有廠商推出整體解決方案,大多倚靠系統整合商尋找市面合適產品再行整合,因此系統中各設備的相容性就成問題,系統相容性的較大問題在於通訊介面,現在工業電腦廠商都有不同工業規格的通訊模組介面,相容性十分高,對系統整合相當有幫助。

環境特殊 強固性是設計重點

目前災害管理對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效益,主要偏向減少災害,雖然天災難以阻止,但仍可盡人事的減低災害,導入災害管理系統大多有3個考量,1是在最短時間內建置完成,2是打破地域性限制,3是擁有良好的備援機制。

要同時具有這3個考量,一般作法是導入兩類設備,一種是配有RS-232、RS-485、Ethernet…等常見工業等級通訊連接埠的三軸感測自動控制器,另一則是M2M遙測方案,利用通訊模組來組成物聯網,讓在不同區域的設備可相連,在第一時間啟動防護機制,大幅降低災害損失,M2M無線架構的優勢在於成本低、免佈線、易安裝、擴充性高,對於災害偵測系統來說相當適合。

不過這兩種設備的系統規模有大有小,目前各監控端的設備常會有導入錯誤規模系統的問題,多數環境監控的應用場所空間與系統需求,都適合中小型I/O監控與連動系統,但卻經常導入大型控制設備,在價格成本與系統建置上都不甚恰當,為有效建置分散式控制架構,以及提供更有效率的系統環境,相關單位可導入免程式型連動控制器,這類型控制器設計有網路型控制主機、免程式設計、完備的管理功能、標準工業通訊協定、多類型產品選擇,應用監控系統時,可兼具效能與可擴充性。

除了硬體外,物聯網的另一重要系統是軟體管理平台,物聯網的應用多元,其系統強調客製化,每一環節都須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的架構,在環境監控,目前最適合的平台是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資料採集與監控系統),SCADA主要用來做為大範圍的各類監控,廣泛用於設備散置各地的系統,像是水庫、煉油廠…等,後來大型製造業像是IC製造、LCD廠等,也導入其平台監控其生產設備。

感測器、控制器、SCADA平台在環境監控的應用頗多,較近期的案例是僑光科技大學的用電系統,該系統是將感測器設置在各教室,SCADA平台上可以看出各教室的空調現況,包括開閉狀況與溫度等,若有異常則可直接由遠端進行開關控制,類似狀況也可彈性應用在工廠、港口等場所,另外值得特別一提的指標性案例是台中港的照明控制,台中港在前幾年導入整合感測器、控制器、SCADA平台的系統後,其電力容量相同,但照明度增加了59%,電費支出每年減少新台幣250萬元。

應用多元 物聯網將成環控主流系統

另一種監測則較為特殊且專業,壓力房的監控就是其一,壓力房可分為正壓房與負壓房,前者醫院手術室、科技廠無塵室、無菌室等,後者則是病毒實驗分析室、滅菌室、檢疫室等,無論正負,壓力房都是氣流控制,來使房內氣壓產生變化,由於控制的項目繁多,必須透過穩定且相容性佳的控制元件,來進行設計。

當然環境監控的物聯網應用不只上述介紹,這兩年相當火紅的植物工廠,就大量應用了感測與控制技術,設置出適合特定植物生長的特定環境,另外製造業也開始導入環境監控系統,用來監測工廠排出的廢水、廢氣,並偵測廠房內各設備的用電量,藉此制定出最佳化的用電策略。

相對於其他領域,環境監控在物聯網應用中算是領先發展群,而隨著環保意識的持續抬頭,未來此領域對物聯網的建置需求將會日漸加深,成為環境監控的主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