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及自動化應用 為智慧工廠奠基礎 智慧應用 影音
TERADYNE
ST Microsite

機器人及自動化應用 為智慧工廠奠基礎

  • DIGITIMES企劃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 組長 蕭仁忠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 組長 蕭仁忠

以前的精密機械常被人以為是「黑手」,但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精機中心)智慧化系統發展組組長蕭仁忠引述媒體報導的「影響全世界的60公里」專題指出,以大台中地區為主(從苗栗以南到彰化一帶)的精密機械產業聚落,可以看到機器人及自動化的結合價值,也讓精密機械的價值重新被全世界注意。

蕭仁忠指出,台灣的精密機械產業聚落特色,每一家的廠商產能不見得很大,一年可能只有幾百台,不可能滿足客戶如蘋果的需求,但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就能滿足客戶需求。

精密機械的產值也許不大,但蕭仁忠認為卻是根本產業。精密機械產業的範圍包括精密工具機、產業機械、光電及半導體製程設備、智慧型機器人、精密模具以及精密零組件,產值從2010年的新台幣8,600億元,成長到2011年的9,920億元,蕭仁忠認為,精密機械產業在2013年就已由全球第十大躍升為第六大,產值也可望突破兆元,邁向高值化產業的目標指日可待。

隨著智慧工廠的需求不斷演進,原本以自動化為主要應用的機器人,也需要變得更有智慧。蕭仁忠指出,獨立的機器人,不可能支撐一個產業,必須要加入系統整合及應用,精機中心也特別將原來的機器人組,改為智慧化系統發展組,就是著眼於此。

但智慧化系統發展組的範圍與領域,仍是以機器人,尤其是機器手臂為發展核心,往外延伸出更多的智慧加值應用,包括視覺、系統整合、力量控制等,最後與工具機做鏈結,產生更強的競爭力。

以CAD Based機器人程式生成技術為例,由於每一家做機器人的產業,使用的控制語言都不太一樣,加上過去的機器人作業單元,大多仍採用教導方式一點一點去帶,相當耗時費工,而且比較複雜的動作,也會很難帶。因此就有大廠機器人開始配合CAM軟體產出機器人語言,但價格非常昂貴。

蕭仁忠表示,精機中心決定自已做,直接讀入操作對象CAD圖檔,抽取並指定特徵,自動產生產業機器人可用語言,就不用教導。而且具備3D操作介面,可直接點選特徵(如面、輪廓),並指定為加工路徑。如此一來,就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開發對應不同廠牌機器人之後處理器,直接轉出機器人語言。

精機中心是用Open CASCADE(OCC) Libraries來開發,成本比較低,再用Visual Studio來做介面,呈現出3D CAD圖形。精機中心目前已經能用OCC於軟體環境內進行建模動作,也可於軟體環境內對加工機台進行運動模擬,或是生成機器手臂與多軸工具機等加工機台的控制程式碼,也可於軟體環境中選擇加工件之加工路徑並進行路徑設定。

蕭仁忠也展示操作的過程,使用者的操作流程,分別是選擇參考圖以及選擇切割線段;對應程式流程,則是儲存所需參考圖、儲存所選線段並標明後,計算線段起點位置的法向量並繪出,設定差補點,必要時要做刀具半徑補正,從哪個方向進來,如切旋轉角時,刀具要隨時修正。至於模擬的操作方式,依序為建立移動方向、建立移動軸及設定平移距離,可以看到有無干涉,機器手臂的運動方式是否符合預期。

接下來要產生程式碼,蕭仁忠表示,產生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根據特徵產生,把每一個插補點的位置找出來,將座標值送進去產生;第二種是用程式去寫。

以汽車零組件及閥類鑄件為例,由於面臨鑄件處理有3K及缺工問題,非常需要機器人。精機中心目前開發的智慧化作業單元控制軟體,以可自動完成鑄件去毛編作業,結合智慧型量測與加工面重建技術,即可解決工件差異性問題,自動完成表面溢料削除以及邊緣去毛邊等兩種作業。

類似的技術也可以用在機器人型鋼電漿加工系統。蕭仁忠指出,由於全球採用鋼結構的建築應用需求激增,但二維加工範圍有所限制,加上型鋼加工步驟多,非常耗時,現有自動化型鋼加工系統佔地過大(約47公尺)、價格昂貴,想要導入的企業,往往會望而卻步。

蕭仁指出,精機中心的解決之道,就是發展三維耦合加工系統,結合機器人、電漿系統及控制平台,光是產線空間就大幅縮小到16公尺左右,而且無銑、鑽、鋸加工,減少刀具廢鐵成本,加工時間也僅佔現有生產線的三分之一,人力耗費也從3人減為1人。

另一個案例則是服務性機器人。蕭仁忠指出,服務性機器人最主要的設計特性,需要移動性及自主性,所以需要有適應環境的能力,如導覽機器人可以依雷射測距儀掃描所得圖形,辨識人類雙腳圖形存在後,根據遊客位置資訊產生智慧化互動功能,如待機時會自動轉向接近的遊客,或是在移動時,遭遊客阻擋去路時,可以發出「對不起,借過一下」的語言,或是在多人圍觀的狀態下,選擇最佳的面向方向。

蕭仁忠表示,服務型機器人會自主移動的關鍵,就是同時定位與建圖技術(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利用雷射掃描器,讓機器人自己建立地圖,並同時自我定位於地圖中,就能知道下一步該往什麼方向移動。

服務型機器人與人互動的能力非常重要。精機中心目前也在發展擬人機械手,一隻手共有1拇指、3手指,共計4自由度,每指1自由度。手指採用平面連桿機構,拇指採用球面連桿機構塑造擬人動作。

另外,精機中心也整合RFID書碼辨識設備、書籍輸送設備、各類書籍分檢設備及圖書運載機器人,開發出圖書自動化分類運載系統,更已用在國立台中圖書館中。

系統具備Dual-mode行走模式,包括2D雷射室內定位導航技術的全自動行走模式,以及磁條感應行走模式,並透過介接模組整合圖書自動分檢系統,由自主移動式機器人全自動承載圖書至各藏書區,使館員能更專注於顧客服務及行政作業。

最後一個案例是伺服馬達轉定子組裝生產線。蕭仁忠指出,由於中國大陸嚴重缺工及勞動薪資上漲的問題,進而帶動產業設備朝向自動化發展,而伺服系統是設備朝向自動化的一項關鍵零件,市場需求與日俱增。但目前廠商於伺服馬達的製造及組裝上,仍然採用半自動及人工作業,對於品質及產量上,接受到相當大的限制。

蕭仁忠指出,轉定子組裝人力需求通常為4人,工序包括入料、脫模、轉定子壓合到貼標出料等共16道工序,單件產出時間180秒,改為全自動化組裝後,如組裝過程最基本的鎖螺絲,也是自動化的關鍵,可以做到同時鎖三支螺絲,配合其他相關技術,單件產出時間大幅縮短為50秒。

但蕭仁忠也指出,很多產品用人工組裝可以克服很多困難,但想要做到自動化,可能就得付出一些代價,例如組裝過程不能用到太小的零件或空間,產線設計就得配合修改,如圓盤式工作站就是自動化常見方式,可在有限空間內完成多站組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