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量資料改變醫療產業營運模式 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Computex
ST Microsite

巨量資料改變醫療產業營運模式

  • DIGITIMES企劃

對醫藥公司而言,用巨量電子病歷資料分析的結果,對開發新藥有相當大的影響(Wikipedia)
對醫藥公司而言,用巨量電子病歷資料分析的結果,對開發新藥有相當大的影響(Wikipedia)

許多醫療資料只是少數、單獨存在時,可能還看不出來商業價值,但只要導入巨量資料分析技術及應用,就可能點石成金,衍伸出相當大的商機。以電子病歷為例,當成百上千萬的電子病歷彙集在一起時,運用巨量資料分析後得出的結論,不僅對醫生的臨床治療或是醫學研究,帶來無可估計的價值,對醫藥公司或保險公司而言,更是如獲至寶,是不可多得的一筆巨額財富。

軟體免費 資料無價

如何將紙本病歷轉換成有價值的電子病歷,巨量資料分析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Wikipedia)

如何將紙本病歷轉換成有價值的電子病歷,巨量資料分析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Wikipedia)

事實上,已經有企業挖掘出巨量醫療資料這座金礦了。2005年成立的Practice Fusion,,最初是以每月300美元的方式向醫生推廣其電子病歷系統,但由於競爭激烈,儘管降價到每月50美元,公司卻依舊毫無起色。

直到2009年,美國政府為推進醫療改革,規定在2015年前使用電子病歷系統的醫生,可以獲得4.4萬?6.4萬美元不等的醫療保險補助,否則就得接受罰款,讓Practice Fusion看到一絲商機。

當時的電子病歷系統由於價格不菲,一年的使用費動輒數萬美元,即使美國政府提供前述補助,許多醫生仍然望而卻步。但Practice Fusion眼見機不可失,順勢推出免費系統,醫生僅需同意將系統生成的病歷所有權,讓渡給該公司,讓Practice Fusion掌握的醫生、護士及醫院行政人員在內的客戶,從2009年的數百名,迅速增加到15萬,每個月約有10萬人通過該系統建立醫療檔、進行醫囑操作、預約實驗室專案以及與供應商溝通,彙集的病歷人數更高達6,500萬名,等於每5個美國人中就有1人的醫療資訊,被存儲在Practice Fusion的雲端資料庫中。

雖然Practice Fusion不跟醫生收費,但由於醫生本身是高消費族群,加上大部分醫生使用電子病歷系統的時間,每天長達6至8小時,使得Practice Fusion很快的就吸引到醫藥及保險公司,願意在Practice Fusion的系統刊登廣告,讓Practice Fusion在2012年就賺進數千萬美元的廣告收入。

醫療巨量資料的商業模式

但廣告收入只是前菜,真正吸引醫藥及保險公司的主菜,其實就是Practice Fusion掌握的6,500萬筆電子病歷所進行的巨量資料分析結果。因為對醫藥公司及研究機構而言,藥品的臨床效果、醫生在開處方時的藥品選擇偏向,以及近年來的健康趨勢,都是醫療研發及銷售最寶貴的資料。而對保險公司而言,保單設計更是與各種疾病與年齡、身體狀況及其他因素可能的關聯息息相關。

Practice Fusion於是在2013年1月,針對醫療供應商、保險公司、醫藥公司和研機構,推出Practice Fusion Insight,提供以巨量資料分析為基礎的臨床趨勢與分析,用戶可以選擇與自己方向相關的疾病領域、行業或病患群體。

有了這些分析報告,醫藥公司能夠即時觀測到醫生如何在醫囑中提及自己的產品,也可以瞭解各種診斷的趨勢、處方行為、病患人口統計等,即時調整自己的研究計畫,為患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Practice Fusion利用免費模式彙集醫生和病患資訊,再將資料集中在雲端平台,以出售廣告和資料分析報告產生營收,並透過掌握消費者及病患的推廣管道,能夠在醫院決策者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同時,在面對製藥公司、學研機構等醫療相關者對醫療巨量資料的需求,Practice Fusion有計劃地拓展產品線,提供基於各自需求的不同服務,伴隨著市場的擴張,其2013年的營收較2012年增長了300%。

Practice Fusion成功的證明,只要能掌握巨量資料,以及巨量資料分析的技術,就算是軟硬體全部免費,依然能夠發展出龐大的獲利模式。但類似Practice Fusion的模式如果想要推廣到其他國家,卻可能面臨許多挑戰,包括如何在眾多異質的電子病歷平台上,安全的蒐集及使用病患的資料?如何轉變仍然堅持使用紙本病歷的醫療從業人員的意願?如何在蒐集個人健康資訊的同時,能夠保護病患的隱私?病患的資料能否在合於當地法令規定的前提下,賣給醫藥企業?仍有許多問題有待克服。

醫院對電子病歷巨量資料分析的需求

但世界各國的醫療法規及環境雖然大不相同,對醫院而言,如何將巨量資料分析技術更好的應用在電子病歷上,進而提高醫院的效率和競爭力,也是難以抵擋的趨勢。

然而,醫院若想將電子病歷進行巨量資料分析,可能會涉及到三個方面:結構化、規範化和標準化,對醫院IT部門而言,仍是十分困難。原因在於,醫生獲取臨床資訊的方式相當多樣化,而且往往包含一些非結構化的資料、論文資料和成果資料等,如何將這些資料數位化,並能夠作為資料分析的基礎,有一定的技術難度,更重要的是,受到法令限制,醫生掌握的許多資訊,尤其是電子病歷中儲存的資料,能否進行加值應用,仍有待相關單位進一步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