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子商務成長,跨境交易是關鍵 智慧應用 影音
TERADYNE
ST Microsite

台灣電子商務成長,跨境交易是關鍵

  • DIGITIMES企劃

全球電子商務都正在蓬勃發展,民生消費品的網購市佔率將在未來10年內增加一倍。(Wikipedia)
全球電子商務都正在蓬勃發展,民生消費品的網購市佔率將在未來10年內增加一倍。(Wikipedia)

傳統的商務模式,多半是藉由行銷廣告,提升企業在用戶端的知名度,然後吸引其進行消費。但現在的商場競爭激烈,消費者的選擇比以往更多,也更懂得如何做選擇,傳統的單向傳播商務模式,已經很難讓企業與客戶建立關係,企業不但更難預測市場需求,銷售成本也因為很難掌握消費需求而因此上升。

所幸,由於網際網路、雲端運算、大資料、物聯網及行動智慧裝置等技術日臻成熟,企業的商務模式可以變得更加智慧,這種以顧客為中心,由採購、行銷、銷售、服務面面俱到的完備整合價值鏈,也正是電子商務的最大特色。

亞洲電子商務市場表現最為突出

根據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的「加速電子商務在民生消費品市場的成長– 2015年版」研究報告,台灣的民生消費品電子商務市場不斷擴張,2014年家戶普及率高達39%,排名全球第二,數位化生活將成為家庭的新興消費趨勢。

不僅台灣如此,全球電子商務都正在蓬勃發展,凱度消費者指數指出,在電子商務先進的市場中,民生消費品的網購市佔率將在未來10年內增加一倍,估計南韓將達到30%,中國15%,英國和法國則至少10%,2014年銷售額成長高達28%。

全球電子商務市場又以亞洲表現最為突出,中國大陸是全球電子商務成長最為快速的市場,成長率高達34%,南韓則是緊追在後,成長率達22%,台灣電子商務表現雖然略遜一籌,成長率僅有17%,但不僅平均消費達1,092元,比實體通路的425元多出1.6倍,對照整體民生消費市場僅成長1.1%的停滯現象,更可見到電子商務市場的蓬勃發展。

臉書將成擴大電子商務市場的重要工具

電子商務市場的迅速成長,自然也為相關科技產品及技術帶來商機。其中在行銷領域又以社群網站行銷工具的發展,成為業界的關注焦點。Facebook大中華區總經理梁幼莓表示,Facebook在台灣的總體用戶維持穩定發展,用戶數已達1,600萬,佔台灣總網路用戶1,800萬人口數的88%。而在手機裝置使用Facebook的比例,也從2014年的83%,上升到2015年的92%,Facebook未來半年在台灣的主力發展方向,將會以影音應用、電商跨境業務為主。

事實上,Facebook推出的許多新技術工具,都可能是在為Facebook跨足電子商務市場而鋪路。不論是「For Sale Groups」、增加call-to-action 按鈕甚至Businesses on Messenger,都在嘗試讓平台功能結合電商業務。

不過梁幼莓也提到,Facebook並非是要成為電商平台,而是要讓電商業者可以利用臉書取得更好的行銷管道,甚至只是多增加一個銷售服務功能,而非取代電商通路或品牌官網。

梁幼莓指出,由於台灣電商市場小且競爭激烈,走向海外做跨境電商勢在必行,其中又以東協市場最值得注意,因為相較於中國大陸、日本及南韓都有較臉書更為強勢的社群網站或即時通訊軟體業者,東南亞市場並沒有比臉書更強大的替代者,也讓東南亞消費者對臉書的接受度及黏著度高。如OB嚴選就利用臉書行銷,2014年在香港取得約10萬的會員數,而新加坡業績與2014年同期相比也已成長110%。

事實上,凱度消費者指數也發現,以市佔率來看,南韓雖是全球民生消費品網路銷售佔比最高的國家,從2013年的10.2%增加至2014年的13.2%,遙遙領先各國。台灣佔比3.9%,亦已躋身全球領先市場之列,但過去幾年的突飛猛進,也造成競爭者紛紛投入電子商務,市場飽和的速度也變得更快,如何開拓更大的電子商務市場,將是相關業者的重要課題。

由於亞太地區在電子商務的消費力成長幅度為全球之最,此區買家比重佔全球超過44%,包括東協各國及印度,由於網際網路服務的普及度漸增,上網人口龐大、市場範圍廣,也讓亞太地區的電商經濟有著極佳的成長空間。

此外,臉書在台灣相當盛行,業者要熟悉消費者體驗或測試行銷活動效果,都比較容易掌握,況且在東南亞地區有許多台商及華人,加上台灣有許多來自菲律賓、印尼及越南的移工及家庭幫傭,都是有助於台灣電商業者熟悉東南亞市場的因素。

由於臉書在東南亞各國已擁有龐大使用人口,電商如果要觸及當地消費者做行銷,透過臉書是一個較省力方式。但透過臉書做商品行銷,開發國外市場雖然可行,電商業者也需要面臨許多挑戰。如東南亞申請假帳號多,因此對經營者來說,不能只看粉絲數及點擊數。如何透過臉書行銷,獲得實際的轉換率,才是真正的經營重點。

跨境電商需處理人才及稅務問題

但在巨大的成長商機中,電子商務產業的人才需求量,也開始迅速提升,在國發會委託資策會所做的「未來三年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評估」報告就指出,未來三年的電子商務人才總需求達4.5萬人,其中又以管理、行銷企劃型的人才需求最高,兩者合計佔人才需求達到六成。

由於電子商務市場成長快、人才需求高,電子商務需要整合的專業知識也日趨複雜,當中就包含了網路、行銷、銷售、製造及資訊流、金流、物流等不同面向的技能與經驗,企業不管在營運模式轉型、人才招募上,需要考慮的因素都顯得更加困難。

以跨境交易的稅務為例,有鑒於近年跨境電商的趨勢逐漸上漲,但政府卻無法從中課稅造成稅基流失的現象,為了改善本地業者要繳稅,但國外業者卻不用繳營業稅的不平等狀態,並且增加國庫稅收來源,財政部將主張消費地課稅權,要求國際網路公司必須在台登記,並就其跨境交易行為課徵5%營業稅,保證稅源,同時也可能提高跨境電商的經營成本,勢必須要財務人才從旁協助。

無論是習慣實體購物或線上購物的消費者,跨境交易都可提供更多選擇,消費者有機會接觸到更廣泛的價格區間、不同種類的商品,但也可能會帶來許多困擾,如消費者可能會在不熟悉匯率的狀況下,以外國貨幣支付,或是無法以他們熟悉或偏好的支付工具購買商品,跨境交易可能會碰到的關稅、運費甚至進出口法規等問題,不管是買方或賣方,在交易過程中都可能會面臨許多法律責任的問題。

在一份歐盟的調查發現,電商目前面臨的最棘手難題,就是各國消費者保護相關法令、交易合約規定不同,以及網路假貨、消費者不付費的成本,這兩項難題皆佔41%。

調查中也發現,59%消費者對自己所在國家的線上支付感到有信心,但僅有36%對其他歐盟國家電商的線上支付有信心。但該調查也指出跨境電商的發展潛力,26%的消費者在未來一年內對歐盟內的跨境消費感興趣,其中高達23%的德國網購族,會從其他歐盟國家的電商網站購物,25%會向北美電商購物,15%法國網路使用者,會利用網路購買跨境商品。

隨著雲端運算、巨量分析等技術漸臻成熟,跨境電子交易的方便性已然大增,但也因此讓所有的電商業者,必須要考慮來自國外的電商競爭者威脅,除了不斷加強物流速度、客服能力等在地優勢外,勢必也要加強跨境電商的市場開拓,才能維持電子商務交易量的高度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