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商業智慧遇上客戶關係管理 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Event

當商業智慧遇上客戶關係管理

在全球化、網路化及資訊數據化的時代,企業必須能能夠隨時準確掌握相關業務資訊,才可能迅速做出最佳決策,以獲得競爭優勢和發展動力。根據Gartner預估,2012年全球對企業應用軟體的支出總計可達1,204億美元,較2011年的1,152億美元成長4.5%,其中商業智慧(BI)的營收預計可達130億美元,客戶關係管理(CRM)今年亦可望穩步成長至逾130億美元。

Gartnet更預測,海量資料及社交媒體的快速成長,將成為推動商業智慧發展的雙引擎,商業智慧市場到2014年市場價值將高達810億美元,2020年將增長至1360億美元。

經營客戶關係管理,有賴商業智慧來參與。

經營客戶關係管理,有賴商業智慧來參與。

客戶關係管理需要商業智慧

當台灣產業型態從純粹的代工製造,朝向品牌行銷或技術加值的方向轉型時,對於市場變化及消費需求的掌握,必須更加即時且深入,尤其是對已經轉型成為服務業型態的企業而言,面對的客戶數量甚至可能從百萬起跳,來自企業內外部的海量資料,勢必會成等比級數成長,為了從海量資料中萃取最有價值的資訊,客戶關係應用與商業智慧已經是密不可分。

但目前有不少的企業所採用的商業智慧系統,主要是採用軟體廠商所提供的資料倉儲或資料挖礦之系統工具。這些工具會提供適用於不同產業的固定分析模組,如銀行業、保險業、電信業、零售業等,但由於不同產業間的商品樣式與推廣方式各有不同,商品特性差異也大,而企業的業務類型日趨複雜,單一固定的分析模組,不但常有業務整合上的困難,容易產生投資浪費的風險,如果軟體廠商無法提供適用用戶所屬產業的工具,更讓商業智慧及客戶關係管理的搭配,變得更加困難。

Gartner副總裁Bill Hostmann指出,當今的商業智慧市場的趨勢就是要掌握Relevance(業務相關度)、Resources(資源)和Renovation(革新)。Hostmann認為,商業智慧必須真的能幫助企業提升決策水準,才能說服客戶導入商業智慧應用,因此相關業者必須檢視自己,是否已經具備正確的資源、角色和責任,才能提供成功的商業智慧。

至於革新方面,Hostmann認為,相關業者必須思考要專注於何種資訊、分析趨勢和新技術,才能避免迷失在大量的資料分析選擇中,以專注解決一些企業管理者比較關注的具體問題,

需求應由客戶關係管理部門提出

值得注意的是,商業智慧要應用在客戶關係管理的領域,不只是軟體功能的問題。Gartner分析師Rita Sallam指出,商業智慧目前正在延伸出一個分支:智慧決策自動化(IDA),在IDA中,常見的決策規則和工作流被植入了類似規則引擎的決策管理工具。如規則引擎能夠自動為貸款申請者的信譽打分,或者決定是否給予貸款。

由於商業智慧的一大目標,是要將分析應用中重複發生的運營決策,能夠進行自動化,以此來提高決策的品質和透明度。Sallam認為,一旦於業務規則過於複雜,或者可變因素太多時,就無法實現決策的完全自動化,這時候可能要在決策點分配分析管理服務,提供必要的人工幹預。

由於市場變化瞬息萬變,消費者意識抬頭之際,提出的要求更是千奇百快,因此來自於客戶關係管理的資訊,勢必會包含大量的非結構化資料,傳統的軟體開方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今天的商業智慧需求。

Forrester研究員Boris Evelson指出,傳統軟體的發展生命週期,主要是採用瀑布模型方法收集使用者需要,再把這些資訊轉化成某種規範,然後把這些規範給開發商,但這種方法遇到大量非結構化資料時,可能就無法滿足大多數商業智慧的需求。因此,現在的商業智慧,不但要能同時兼顧結構化和未結構化數據的分析能力,從而更好地挖掘經營數據,進而幫助決策者更好的做出戰略決策。

Evelson更認為,絕大多數的商業智慧需求,應該是直接由使用該應用程式的業務部門提出,換句話說,企業需要先建立專門的客戶關係部門,訂定出明確的管理目標及流程,而不是以企業IT為中心,IT部門提供什麼功能,業務部門就只能使用什麼功能。IT部門真正應該做的,只是在前期做好大量準備工作,如建立基礎設施、架構、工具和相關政策等。

IT只是工具

幾乎所有的商業智慧業者都會指出,IT只是工具,如果企業只是將客戶關係管理看成是企業IT架構的組件之一,或是讓不同的業務部門各自處理,未能將所需要的客戶資訊事先做好整合工作,商業智慧分析工具就無法產出寶貴的知識,企業主自然就看不到導入商業智慧的效益何在。

因此,想要讓客戶關係管理所蒐集的資訊,如使用客戶投訴資訊的的往來記錄,分析客服人員的服務效率好不好,企業得先有良好的客戶關係管理體系,否則導入再強的商業智慧,也將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