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劃2050淨零碳排願景 氫能技術扮演重要關鍵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0705
ADI

擘劃2050淨零碳排願景 氫能技術扮演重要關鍵

  • 林佩瑩台北

主辦單位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暨GESA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台灣區副總裁蘇貞萍;共同協辦單位 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學會、氫能社會促進協會 及演講貴賓合影。GESA
主辦單位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暨GESA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台灣區副總裁蘇貞萍;共同協辦單位 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學會、氫能社會促進協會 及演講貴賓合影。GESA

在減緩溫室效應的共識下,各國政府紛紛公布推動2050年淨零碳排時程,期盼透過發展再生能源、減少石化能源使用、禁售燃油車等多元政策,逐步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臺灣也透過積極發展能源轉型的做法,為全球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為協助臺灣產業因應能源轉型的挑戰,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旗下GESA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於2024年4月30日舉辦「前瞻能源視野:氫能驅動淨零未來」國際論壇。本次活動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指導;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學會、氫能社會促進協會共同協辦;並邀請到國內外能源產業重要單位共襄盛舉,包括國發會、Bloom Energy、工研院、中興電工、台達電子、台灣經濟研究院、台灣福斯、亞東工業氣體、勤業眾信永續轉型服務團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等,集結國際淨零與氫能專家、政府代表與國內產業領袖,共同討論和探索淨零應用與氫能技術的創新。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旗下GESA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舉辦「前瞻能源視野:氫能驅動淨零未來」國際論壇,現場座無虛席。GESA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旗下GESA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舉辦「前瞻能源視野:氫能驅動淨零未來」國際論壇,現場座無虛席。GESA

「前瞻能源視野:氫能驅動淨零未來」國際論壇下午的綜合座談,以「氫能發展應用與國際趨勢」以及「能源產業轉型與淨零技術的合作解方」為題進行精彩交流。GESA

「前瞻能源視野:氫能驅動淨零未來」國際論壇下午的綜合座談,以「氫能發展應用與國際趨勢」以及「能源產業轉型與淨零技術的合作解方」為題進行精彩交流。GESA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暨GESA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台灣區副總裁蘇貞萍指出,在2050淨零碳排的浪潮下,再生能源是全球最受關注議題,在多元政策期進下,臺灣2023年綠電發電量達到267億度,相較於2016年127億度呈現翻倍成長。臺灣再生能源產業鏈非常完整,應該要爭取更多國際合作機會,創造更多長期商機外,也可為地球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氫能發展多元化 落實2050淨零重要關鍵

在呼應全球淨零趨勢趨勢下,臺灣亦正式公布2050淨零排放白皮書,將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制定行動計畫、落實淨零轉型目標,其中氫能屬重點項目之一,預計應用於發電、產業應用及載具等面向。

以「國家永續與氫能政策發展策略」為演講主題的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游建華說,在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2023全球風險報告中,氣候變遷被列為未來十年環境風險之一。為實現2050淨零排放目標,從2022~2030年將投入再生能源及氫能等下一世代技術,期盼2050年氫能發電佔比可達9~12%。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2050年氫能發電將為全球市場提供高達22%發電量,是減少碳排量的重要關鍵技術。目前臺灣現行發電過程中每度電會產生495克碳,若改用Bloom Energy的天然氣轉化氫能發電技術,可立即減少25%以上碳排放量。」Bloom Energy亞太區副總Adam Bacon解釋:「我們也能提供用氫燃料電池技術的基礎負載電力、微電網獨立供電等方案,有助於提高電網韌性,維持關鍵基礎設備、生產安全電力等持續運作。」

勤業眾信永續轉型服務團隊林孟衞合夥律師表示,臺灣高度仰賴能源進口,氫能具高度戰略意義,可惜氫能源政策仍著重於技術面向。因此,政府應建立更清晰且具針對性的商業及法律政策,才能順利引導資金投入臺灣氫能產業,讓氫能的發展與應用實現商業可能性,成為臺灣下一階段的重要再生能源。

氫能源車輛後市看好 滿足中大型商務載具運用

全球淨零碳風潮升起,刺激各類應用對潔淨氫的需求,也帶動氫燃料電池於載具市場的發展。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經理石蕙菱指出,為了與其他新能源載具競爭,氫燃料電池載具技術主要以電堆尺寸小型化、輸出功率大型化,以及新型關鍵材料或零組件等方向發展。可惜現階段在電堆製造與基礎設施建置等成本仍缺乏市場競爭力,各地市場發展速度取決於政府的推動與補助力道。

另外,雖然國際氫燃料電池載具的商業化案例以小型乘用車為主,但長途巴士與重型卡車等高碳排高耗能的中大型商務載具,具有高哩程、電池輕量化,和基礎設施(加氫站)需求量較低等優勢,在載具市場擁有長遠發展潛力,也促使各領導廠商紛紛以聯盟或整合產業鏈的方式推動商業化與加速產品化,藉此抓住現今運輸轉型的熱潮。

「2008年中興電工即投入電堆、重組器與電力轉換器等燃料電池次系統開發,先後參與多項能源署的燃料電池示範運行案,目前新推出的ME2Power甲醇重組型燃料電池系統,更已通過TUV的多項認證。」中興電工暨恆星氫能技術長鄭欽獻解釋:「2022年成立的恆星氫能科技,聚焦車輛用燃料電池系統設計開發,並於2023年完成第一批樣車車隊打造,預計2024年開始陸續交付第一批量產車輛。」

台達電子氫能源事業部行銷業務經理賴俊吉說,氫能有高熱值、低汙染特性,被視為潛在潔淨能源替代方案,將於全球淨零排放轉型中扮演關鍵角色,預期未來能廣泛應用於微電網發電、化工、製氨、能源、交通載具、鋼鐵等領域。台達於2024年1月正式宣布與英國Ceres Power 簽訂長期合作及技術移轉合約以加速固態氧化物氫燃料電池(SOFC)及水電解製氫系統解決方案(SOEC)研發,結合台達集團研發及生產技術,整合台灣產業鏈的力量,於台灣建構氫能研發生產基地,全力加速氫能產業發展、搶攻全球淨零碳排商機。

亞東工業氣體總裁 Olivier LETESSIER表示,液空集團在氫的製造、儲存與運輸有超過60 年的經驗,業務範圍幾乎遍布整個氫供應鏈。在全球,液空集團與許多夥伴合作打造低碳氫價值鏈,包含氫能運輸與產業去碳等面向。液空也在台灣設立全球首座超高純度水電解設備,未來透過再生能源導入,將水電解後產生氫與氧,將能為產業提供更低碳的氫供應。

臺灣發展氫能刻不容緩 經濟發展重要新動能

在本場活動的綜合座談會中,聚焦在氫能發展應用與國際趨勢、能源產業轉型與淨零技術的合作解方,期盼透過專家之間的技術分享與建議,帶動臺灣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的發展。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一所副所長暨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執行長林若蓁指出,臺灣的資通訊、半導體等產業,在全球市場有非常亮眼表現,甚至扮演引導新科技發展的重要關鍵。在現今ESG浪潮下,我們應積極發展綠能產業,除能為愛護地球盡一份心力外,也可扮演支撐臺灣經濟成長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