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疼惜台灣 民生公共物聯網打造智慧島嶼
2021年台灣因為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數位化轉型的進程,數位科技做為一個啟動(Enabling)的科技,透過政府各部會間的協調與整合,以及產業界的快速因應與調控,大大的提升台灣的全球能見度。
做為政府科技政策的推動者,科技部部長吳政忠接受專訪時表示,期望提升數位科技於環境治理的能力與成效。為了運用科技協助政府與民眾共同面對環境變化所帶來的挑戰,他當政委時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促進地方政府與民間單位攜手合作,帶動以資訊驅動數位經濟發展,打造「數位國家,智慧島嶼」。
「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是由科技部、環保署、經濟部、交通部、內政部及中研院等單位共同執行,以大數據、物聯網與人工智慧(AI)技術為基礎,針對水資源、空氣品質、地震與防救災等四大領域,推動深入的數位治理。
吳政忠部長回憶五年前,當時AI技術還剛起步,物聯網與AI科技的整合發展勢不可擋,這個趨勢對於全球民生應用所需要的智慧型解決方案有很大啟發,關鍵就是搭建良好的物聯網系統所需的感測器網路,所以起心動念打造底層末稍端的數位通訊網路,讓大量資料妥善蒐集與安全儲存。
科技部轄下之國研院國網中心,透過執行前瞻基礎建設「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打造資料服務平台,提供各界與民間運用資料,做更多民生的應用,例如透過物聯網有效監控水資源,可以對農地或工業做有效的水資源分配;亦或是地震速報,現在透過花蓮、宜蘭外海的感測器,可以多爭取兩三秒的預警時間,這些都是民生公共物聯網可以發揮的一環。
民生公共物聯網將激勵以城市治理為商機的新興產業
吳政忠部長進一步舉出實例來說明,當時環保署正計畫在全台建立10,200個空汙感測器,於是此計畫集合產業界資源,設計台灣自製的感測器裝置,以兼顧資訊安全與產業界發展的平衡點,打造系列的物聯網應用。吳政忠部長認為民生公共物聯網所打造綿密的資訊網,除了有助於帶動更多的感測器、智慧型物聯網裝置等多樣化電子裝置與硬體系統的商機之外,更重要的是幫助城市治理,催生更多透過以數據洞察為主的災害預警應用與軟體解決方案,並強化以資料驅動為核心的發展趨勢,打造以城市治理為訴求的跨產業界整合之新興產業與商業模式。
吳政忠部長希望儘量將資料開放給民間,因為資料是一個產業,當有資料以後,就可以產生很多新的應用,民間的想法非常多,比政府快且好,所以希望能鼓勵民間一起來運用這些資料。無論是用於災後防救、或透過感測器感應如空氣、水、壓力的變化來提前感知,以做一些預防性的整治,大家一起運用民生公共物聯網,發揮島嶼的智慧,減少台灣的災害,這也是科技愛臺灣的表現。吳政忠期盼能加強運用科技的長處,除了數位網路、也結合民生公共物聯網,兩者相輔相成,實現「數位國家,智慧島嶼」。他也勉勵國研院國網中心保持快速學習的精神,一起攜手用科技打造台灣未來發展的遠景。
- 2022智造轉型大調查(上)系統整合與人才成首要課題、ESG列升級目標
- 2022智造轉型大調查(下)遠端辦公、備份備援為製造業首要雲端應用
- 宏庭科技協助公部門發展與數位轉型
- 經濟逆風徒增客戶壓力 雲端業者下調業績展望
- F5 rSeries新平台實現基礎設施的自動化與未來化
- 少子化趨勢無可逆轉 產業用人策略應全面檢討
- 企業最缺的DX人才 商模、策略和數據能力須兼備
- SEMICON Taiwan首度推出全球汽車晶片高峰論壇
攜手經濟部鏈結台灣及全球車用半導體與汽車產業生態圈 - 扶田資本攜手FoodTech新創共同推動餐飲革命
- 勤業眾信:迎向2023 七大關鍵助生命科技產業嶄頭角
- 遠景科技與WPI世平興業攜手拓展亞太區物聯網市場
- Google Cloud台灣雙引擎 助攻淨零及數位轉型
- 加速藥物開發 疫後生醫數位化新浪潮襲來
- 迎接ESG趨勢 打造安全永續 高效節能的資料中心
- 企業是新創生態系的必要角色!尋求第二成長曲線 外部創新為最上策
- 台灣牙e通發展AI輔助醫療系統有成 推動牙醫診斷服務再進化
- 價格差更要進場 緯創創投瞄準3大方向
- 企業IT投資躍升 訂閱制改變傳統製造採購行為
- 數位浪潮來襲 有效運用統計軟體讓企業發展更快速
- 消費者如何獲得所需的HDMI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