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車聯網 無人汽車未來不是夢 智慧應用 影音
hotspot
DForum0515

實現車聯網 無人汽車未來不是夢

  • DigiTimes企劃

隨著車聯網的技術及應用發展,實現無人汽車的可能也愈來愈大。
隨著車聯網的技術及應用發展,實現無人汽車的可能也愈來愈大。

物物相聯的世界,似乎十分美好,但是不是所有的物與物,都有相聯的必要呢?物聯網的技術及應用也許已經有一定的成熟度,但建置成本及市場接受度仍受考驗,因此要讓物聯網的世界儘快實現,哪些物之間的相聯,能夠產生最高的附加價值,就成為非常重要的策略指標。

車聯網的概念,便是由此而生。如果車輛與車輛之間、車輛與交通建設之間,能夠透過物聯網技術即時交換各種訊息,可以產生的經濟價值或創新應用,都代表著許多商機。

無人汽車應用受矚目

如許多國家正在研製開發的無人駕駛汽車,就需要雷達、攝影機、GPS等等工具,來幫助車輛探知周圍的路況及車況,通過衛星導航信號來擬定最近的行程,並且通過電腦視覺的方式來判斷障礙物,其實也是一種物聯網的概念延伸。

Google聯合創始人Sergey Brin更指出,自動駕駛車輛可大幅提高公眾安全,避免意外事故,並減少交通壅塞的情況發生,所帶來的效益,足以抵消建置車聯網的各項成本。

Google和通用汽車已經獲得加州政府許可,可在公路行駛無人自動駕駛汽車。Brin 指出,此款車輛已進行約 30 萬英里的道路測試,但途中確實仍有狀況,但目前汽車已能夠在「關鍵安全幹擾問題」出現前,最長行駛約5萬英里的距離,Brin諾公司會繼續努力加緊改善,並預期5年內就可以對消費者開放銷售。

Google的無人汽車,多為豐田普銳斯和奧迪TT改裝車型,車頂上裝有雷達,可以探測周圍70公尺內的障礙物和其他車輛。安裝在駕駛室內的攝影鏡頭,能夠識別交通指示牌和信號燈,輪胎上的感測器,可以根據速度和方位,推算出汽車當前所在位置,而連接GPS和Google地圖的路線系統,可以讓它找到通往目的地的最快捷道路。

除了Google,幾家歐洲公司聯合啟動「SARTRE」項目,並成功讓三輛無人駕駛汽車和一輛無人駕駛卡車,在西班牙一條高速公路上行駛了124英里。而在中國包括同濟大學在內的國內很多機構也在從事無人駕駛技術研究,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余卓平表示,與電動車技術一樣,無人駕駛技術將改變汽車的未來。

傳輸成本高及非標準化的難題仍待突破

而在推廣車聯網的應用地區中,中國大陸因其廣大的汽車市場,而有著關鍵性的影響。事實上,自2005年起,中國車聯網用戶已經那個從5萬增長至50萬,足足增長了10倍之多。而據預計,這一數字還將擴大,將變為1000萬戶,相對於2005年,增長達到200倍。如此龐大的資料顯示了車聯網將會成為未來幾年交通領域的大事件,同時也是智慧化交通趨勢越來越明朗。

但目前中國大陸的車聯網發展面臨兩大挑戰,首先就是採用3G智慧行車系統,流量費用太高,其次則是汽車業者、平臺服務供應商的的軟硬體技術介面各不一樣,導致車聯網的發展,目前仍處於非標準化階段。

為了客服標準缺失導致的行業發展障礙,新的行業發展模式正在醞釀。如廣汽研究院、中國移動廣東分公司等19家單位,就聯合發起廣東省車聯網產業聯盟,希望能串連整個產業鏈,包括整車廠商、硬體及設備製造商、解決方案開發商、服務提供商、應用程式開發商、無線運營商、諮詢顧問公司、科研機構等,以協同建立車聯網。

但光是車企各有分歧,就連同一車企的不同業務板塊,要統一車聯網,也會因利益訴求不同而擱淺。據媒體報導,客車製造商廈門金龍汽車去年年底進軍車聯網,成立上海創程車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但經過半年多的斡旋,其旗下三大業務廈門金龍、蘇州金龍和廈門金旅,卻並未能在車聯網業務上整合到一塊。

社會準備好了嗎

事實上,光靠技術應用和大規模的投資,不見得就能實現車聯網。車聯網的應用需要多方配合,包括政府大力支持、相關運營商和汽車、電子設備商等提供技術和產品等,但更重要的是,消費者是否能夠接受,不管是政府或業者,更應該關注車聯網的推廣和宣傳。

因此,在車聯網的發展過程中,如何解決不同環節的利益分配、未來盈利模式等問題的思考價值,甚至可能高於當下大規模的投資成本、應用技術的導入,現實的社會與法律環境,是否已經準備好迎接車聯網,更是各界必須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