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智慧應用 影音
TERADYNE
ST Microsite

智慧城市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 DIGITIMES企劃

" alt="DIGITIMES於4月16日舉辦前瞻智能產業論壇,峰會主題為「智慧聯網應用與智慧城市」。三位與談貴賓:圖左為論壇主持人、DIGITIMES總經理黃欽勇;與談人分別為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副執行秘書 黃彥男(圖中)、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圖右)。">
DIGITIMES於4月16日舉辦前瞻智能產業論壇,峰會主題為「智慧聯網應用與智慧城市」。三位與談貴賓:圖左為論壇主持人、DIGITIMES總經理黃欽勇;與談人分別為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副執行秘書 黃彥男(圖中)、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圖右)。

在1980年,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的李國鼎,便銜命成立科技顧問組,一開始不過6~7人編制,一路發展迄今,其組織已擴大為科技會報辦公室,轄下擁有多達50~60名的資深專業幕僚,且由行政院長兼任召集人;此一組織對於台灣資通訊產業的推動,著實擁有相當程度的貢獻。

然回顧以往,台灣在於ICT領域的成就,一向予人硬重於軟之感,即便十年餘前開始對軟實力多所著墨,但也明顯偏重於供應鏈資訊的環節;時至今日,大家皆意識到應當對應用有更多的著力,意即不要只談技術創新,亦須重視附加價值的提升。在此前提下,DIGITIMES總經理暨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認為,智慧城市是相當值得發展的題目,當務之急,乃是透過隸屬於不同產業的成員彼此分工,共同築起智慧城市應用的發展平台。

新工業革命正起步 台灣擁有莫大契機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副執行祕書黃彥男指出,針對智慧城市議題,不少人直指台灣現今尚無完整的解決方案,但他不這麼認為,因為無論是智慧城市或智慧生活,台灣耕耘的時間都可謂久遠。

早在10年前,政府即意識到電子化、e化的重要性,因此積極投入e-Government應用的發展,現今不管是戶役政或健保等系統,放諸全球皆屬先進,所以透過第一步的資料電子化舉措,已在基礎架構或環境面打下深厚根基。緊接著政府力推全民上網,使得寬頻上網、乃至於後續手機上網的普及率,在全球都已名列前茅。

待基礎環境趨於成熟後,政府也開始投入報稅、交通資訊各項應用的推展,從而孕育出愈來愈多的創新服務,因此論及智慧城市,黃彥男認為台灣已有相當好的試練場域,今後只要能找到好的商業模式,即可望養成實力堅強的系統或設備供應商,繼而進軍海外爭取大商機。

「新的工業革命才剛開始,台灣假使朝著正確的方向走得對、走得好,產業成功轉型的機會相當大,」黃彥男對於台灣發展智慧城市應用,抱持樂觀其成的看法。

IoT及智慧城市 乃是典範轉移

研華董事長劉克振自承,不論談到智慧城市或物聯網(IoT),該公司都處於主要的產業核心,因此將此列為今後30年戮力經營的重點方向。但他認為,人們看待IoT或智慧城市,不宜拘泥在科技角度,因為其重點在於創新應用,在於典範轉移,科技不過是輔助創新的工具,反而是最沒有問題的一環。

那麼,在IoT及智慧城市發展過程中,哪些才是更值得關注的議題?劉克振指出,必須先理解這些產業的特徵,不外兩個主軸,一是整合,另一則是跨領域的創新,因此,它們不再適用過去單一產品的大量生產模式,且主角不再是電腦,而是需要讓電腦與醫療、物流、零售…等不同的垂直領域知識高度整合;所以意欲發展IoT,絕不可能任由業者各做各的,彼此不相往來,而應形成跨越眾多垂直領域的生態體系。

儘管這個整合歷程,猶如漫漫長路,或許要等到2025年、甚至2030年,才可見到真正的開花結果,但此時及早投入,絕對是預約未來高成長契機的最好時機。

劉克振認為,IoT及智慧城市的「前身」即是工業電腦(IPC),台灣已在前身保持領先,未來要想更進一步邁向智能化,最需要的便是整合、應用實驗,因此建議政府不妨從智慧醫療、智慧零售、智慧倉儲…等不同角度,給予智慧城市產業個案展示的機會,一旦實驗成功,便可將此模式予以複製,據以爭取亞、歐、美等世界各地的商機。

比方說桃園航空城,顯然就是一個理想的示範區域,有賴政府給機會、產業積極參與,再加上媒體居間促成,三股力量的匯流,必然大有可為。

惟黃欽勇建議,由於台灣租稅負擔低,因此產業界莫一味期待政府給予補貼,應將期望值置於平台、政策指示、發展方向等環節之上,譬如在航空城、自由經濟示範區等重大計畫中,哪些地方存在著ICT發揮空間,即有賴政府加以指引。

智慧應用蓬勃發展 有助提振國際競爭力

黃彥男表示,綜觀桃園航空城此一重大計畫,箇中蘊含了智慧運輸、國際醫療、精緻農業等諸多發展重點,在在都需要跨領域垂直整合,很多國家在推動類似計畫的過程中,也都具備這些元素,既然如此,台灣如何凸顯差異化的競爭優勢?關鍵就在於ICT。

一方面,台灣已有多項ICT產品的出貨量,在全球高居首席,二方面,台灣的創新能力也不容小覷,經常在國際創新發明的獎項中多所斬獲,即是最好的證明;有了如此深厚的底蘊,黃彥男深信,只要環境對了,機會就會源源湧進。

放眼全台重大建設,桃園航空城有一個很不一樣的地方,即是相對沒有包袱,少了這層羈絆,便可讓先進的基礎建設一次到位,譬如可藉由光纖到府(FTTB)營造最佳的寬頻環境,確保使用者無論身處區域內的任何角落,都可如願享有高速上網的利基,此外亦可透過這個基礎廣佈Wi-Fi與LTE環境,好讓進駐在此的廠商,不管對內對外都擁有暢通的通訊效率;如此一來,產業界便意來此設立廠辦,對於各項機能的需求也隨之水漲船高,一個足以孕育大量智慧生活應用的溫床,便將由此誕生,進而成為台灣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大屏障。

智慧產業的成形 需倚賴SI扮演最後一哩

「不管站在台灣人的角度,抑或站在IPC業者角度,桃園航空城計畫都令人極為興奮,」劉克振說,這將是推動IPC成功轉型的重大舞台之一。

回顧20餘年前,IPC業者便在個人電腦技術基礎上,發展成為強固型的工業化通用平台,此後逐步演進至以應用為訴求(例如車載、醫療)的專用平台,但即使如此,IPC仍不脫「PC」,唯有將軟體整合入內,方能使專用平台進一步蛻變為Application-ready平台。

但走入Application-ready境界,絕非IPC業者的終點站,另有一個更大的願景,在於將醫療、物流、零售等垂直領域解決方案予以整合,再進階成為整合服務平台;截至目前,這個演進仍在持續進行中,但光靠IPC業者單打獨鬥,恐難以形成大局,必須有賴一個自由化的生態體系予以撐持,相較於以往經營模式,此乃IPC產業的重大質變。

劉克振樂觀預期,伴隨政府領導,藉由桃園航空城計畫的推動,可望帶動智慧城市整合方案的應運而生,看似為IPC業者的絕佳契機,但他認為,此事的成敗關鍵,絕不在IPC業者本身,而在於負責系統安裝的系統整合(SI)業者,唯有SI巧扮最後一哩路,讓服務平台與智慧應用得以橋接,才能促使智慧城市產業順利成形。

展望未來,政府應善用桃園航空城這個場域,發展成為SI絕佳的示範點與市場,藉此催生真正可行的商業模式,再依此作為範本,滾動複製到海外市場。

黃欽勇也認同劉克振的觀點,他指出,以2012年為例,全台灣上市櫃的電子公司,共計創造了5,103億美元的營收,刷新了歷史記錄,倘若時光回溯到20多年前,此番成就肯定是令人難以想像的,所以大家不應小看台灣產業的競爭力,但儘管如此,產業界的思維仍須改變。

過去曾有人形容,台灣產業猶如「四肢發達,但手指不靈巧」,意指在一手打造ICT元素之餘,自己卻始終未曾充分規劃、善用,探究主要癥結,其實就是久居Supply Side角色,太少去思考Demand Side,以致對於最接近終端用戶的最後一哩路,往往看得不是很清楚,也不太理解用戶的核心需求,如今正好可趁著智慧城市、IoT等整合應用服務的推展,把過去最欠缺的一環,順勢加以補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