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BIM達成智慧建築生命週期管理 智慧應用 影音
Event
DFORUM

善用BIM達成智慧建築生命週期管理

  • DIGITIMES企劃

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協理 李萬利
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協理 李萬利

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BIM整合中心協理李萬利指出,一旦深入運用建築資訊模型(BIM),爾後在建築產業的相關場域,必然不時可見一群人圍著討論3D創意與應用,但他們關注的焦點,並非模型美觀與否,而是端詳模型所呈現的數據,以作為決策依據,因此BIM即是一種嶄新的「3D+管理」模式,不但是新技術,更是新視野、新賽局。

李萬利說,BIM有幾個重要意涵,一是掙脫牢籠,把從前的不可能變為現在的可能;二是「必須讓每一個人都進來」,並非團隊中僅一人懂BIM即可,而是形成全體成員的共識;三是「新舞台需要新演員」,舉凡建築業主、營建企業、營建專業技師、系統整合、軟體專業、智慧組件製造…等等,都必須共襄盛舉。

為什麼是BIM?李萬利歸納主要理由,即是因為人們總是習慣不用視覺本能進行營建!人們習慣性的浪費,導致現今營建產業商業模式,產生高達57%的非加值性工作或浪費,只是為了彌補不符需求的設計錯誤,因而重作虛工。

此外,因為人們習慣性的消耗,造成營建工作團隊必須耗費50%時間,作為成員彼此間的討論、描述。

因此為了得到更好的設計,花同樣功夫創造更多設計創意,同時也為了提前確認驗證性能,不要等到最終驚覺闖了大禍再來調整,所以需要採用BIM!

BIM觸動了CAD的變革,從過去的2D、3D,再加入時程而變成4D,最後因添加愈來愈多應用主題,發展成為「nD」。而BIM的核心能力為何?簡單來說,它可以整合3D可視化與資料連結能力,不管是機電圖、結構圖、建築圖,都因而能夠與設施項目的材質、重量、面積、體積、尺寸、單價、維修資訊連結在一起,足以涵蓋智慧建築的完整生命週期,不管何種角色,都可運用BIM來實踐其工作任務。

此外,BIM還蘊含了其餘一些值得留意的特性,例如提供資料與軟體間可交互操作性,讓做土建的人、做系統的人,彼此不會雞同鴨講,更重要的,BIM也正在改變建築營建流程,舉例來說,原本可能需要歷經1、2、3,直到第8步驟才能完事,如今可能簡化至4個步驟,就大功告成。

BIM與智慧建築的關聯性為何?李萬利則歸納了幾個重點。第一,智慧建築需要精確系統施工,更需要可靠的系統維運,業者最怕的就是眾多資訊在維運過程中容易出現斷裂,而BIM最大的本領,便在於讓資料隨時連結到視覺化模型,確保資訊之永不斷裂。

第二,運用BIM可為建築增加智慧基因;主因在於,一旦運用BIM,可進行建築優化及智慧性能設計,也可提前進行智慧性能分析及驗證,更可提供智慧建築維運的整合架構。若以智慧性能分析及驗證為例,舉凡聲、光、熱等性能項目中的自然光環境,抑或自然熱源、室內溫度分布、室內舒適度分布、自然氣動環境,通通都可藉由BIM獲得分析與驗證。

第三,運用BIM可藉由較智慧的方法營建建築;此乃由於,透過BIM,有利於建構精準的營建溝通機制、高效率的建築團隊協同作業,且可望以BIM為核心執行智慧建築之系統工程。比方說,可運用BIM促成儀電組件、系統與建築之間的精密整合,除此之外,亦可據以形塑一個全3D、全生命週期的營建平台。

至於全3D管理平台的實作,除了需要有一個3D引擎作為核心,另外則需符合四個主要精神,一是適合全生命週期,可供相關人員操作,而無須專業繪圖軟體;二是可於網路上執行,以及允許多人同時操作;三是模型可與資料庫連結,並進行資料交換;四是具備開放架構,具備可擴充及客製化功能。

而在操作機能部分,全3D管理平台所須具備的基礎功能項目,包括了網頁化?行動化、多用戶?多群組、管理作業訊息互動、模型與資料連動、3D引擎?跨平台操作3D、多設施?多場址、直覺視窗簡化操作介面,以及整合異質模型物件。

但除了基本操作機能外,該平台亦須具備全3D操作機能,例如可以快速定位檢視目標模型,可以依管理任務規劃模型顯示、俾使作業更簡化更精確,可以依處理目的規劃物件群組、方便執行批次管理,可管理事件相關的視點、物件及訊息、並能互動移轉作業,可整合模型物件與時間資訊、讓3D管理續升級為4D管理,最後則是得以行動App方式,執行盤點、巡檢、報修、修復及養護等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