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對於極限運算研究方向及觀察:連續運算所創造的新契機 智慧應用 影音
hotspot
ST Microsite

微軟對於極限運算研究方向及觀察:連續運算所創造的新契機

  • DIGITIMES企劃

微軟高效能運算事業部前端暨雲端應用平台總監Doug Burger的主要工作職責是「重新界定人們使用運算裝置的方式及經驗,並依此建立其所需的軟硬體系統及晶片功能」,他日前於「微軟智慧雲端平台及應用開發研討會」上發表演說時表示,各種雲端運算應用與平板電腦裝置已觸動新一代「連續運算(Continuous Computing)」時代的興起,以往軟硬體產業平穩發展的狀況即將被打破。而隨著此項趨勢所帶來的快速變革,無論是硬體或軟體公司都會受到相當的衝擊。「對於IT產業而言,這是一項機會,也是莫大的危機與挑戰。」

就像瀏覽器與電子郵件帶領人們進入網際網路運算時代,而Amazon EC2商用網路服務、適地性應用與社會網路促成雲端行動環境發展的情況類似,隨著平板電腦、觸控式螢幕及各式感應裝置開始大量進入人們的生活,以手勢、語音…等自然使用者介面(NUI)做為輸入方式的各種應用也將急劇增加,這不僅讓人們與各項隨處可見的運算裝置整合得更加緊密,也同時使其享受到更多豐富且個人化的雲端服務。Burger強調:「特別是在多核心電腦進入市場之後,預計NUI及其第一項殺手級應用將會在2012年勃興,也等同宣告『連續運算』時代的來臨。」

微軟高效能運微軟算事業部前端暨雲端應用平台總監 Doug Burger

微軟高效能運微軟算事業部前端暨雲端應用平台總監 Doug Burger

面對此項變局,電腦系統及運算架構應該朝何方向演化因應?Burger認為,若要達到連續運算的目標,該運算環境需要滿足系統與系統切換間低摩擦、隨時可取得運算資源、以內容為導向、能提供個人化服務,以及高隱密與安全性…等條件,這表示無論在雲端(Cloud)或終端(Client)環境,都需具有足夠強大的運算能力才能勝任。但這是一項非常大的挑戰,需要將其環境架構中的每一個區塊,進行各項仔細的整合與協同設計才能運作,「這唯有透過雲端與終端內,各相關軟硬體及網路廠商彼此緊密配合,才有機會達成。」Burger這麼表示。

以典型的連續運算─微軟Kinect技術為例,即是使用融合各項行動感知與追蹤技術的「3D深度感應器」偵測玩家的動作,讓使用者無需使用傳統的控制器,即可利用聲音、手勢及各式肢體動作,以最自然的方式進行遊戲的控制,並享受到更多身入其境的娛樂經驗。Burger說:「微軟一直與其軟硬體合作夥伴保持良好密切的互動關係,並積極推動共同研發工作的進行,是這項開發專案最後之所以能夠成功的最大關鍵。」

此外,「充分整合端點的資源對於連續運算而言也非常重要。」以Microsoft Research於近期在ASPLOS所發表的Pocket Cloudlets為代表,Burger表示:「現在的端點裝置儲存空間動輒超過1TB,如果能夠加以有效利用,將其視為雲端上的端點,將大部分常用的網站索引快取到Flash儲存區中,對於提升整體運算效能會極有幫助。」由於相當多的行動資訊都可由快取區進行提供,因此可減少立即上行連結的需求,有70%的點擊在4毫秒內即可完成,Burger說:「這較以往的速度整整提升了1,000倍。」

另一方面,隨著現在各式雲端應用,如實驗、模擬、儲存、文件及消費等項目的浮現,在造成全球資訊量以Petabytes速度在倍增的同時,也提高了人們想要從中即時探勘、搜尋及分析的困難度,這也因而使得雲端資料中心架構也需要跟著演進,由以往講求效能的伺服器、重視單位密度與配置的機櫃、強調延展性及穩健度的貨櫃式資料中心,到最新可同時滿足「總體持有成本最低」及「即時上線使用」的IT PAC,其整體系統規模不僅越來越大,擴充時亦更具效率。

而由於雲端資料中心能力的急速上升,也使得以往許多成本昂貴的雲端運算應用變得更為經濟實惠。以人類基因組地圖解碼為例,根據George Church於2010年2月發表於IEEE Spectrum的資料顯示,2004年製作一份人類基因組地圖仍需要耗資30億美金,時隔不過6年,其成本便驟降至45,000美元,為過去所需費用的60,000分之1。「預估最終還會再降到100美元的水準。」更有趣的是,隨著儲存裝置容量的提升,現在1組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地圖只需1.5個3G隨身碟即可儲存,顯見IT技術演進對於應用的影響及威力。

「這也表示人們使用雲端應用服務的機會將會越來越高。」不過因為這些服務項目往往都會記錄大量使用者的個人隱私資料,以及其運用網路時的態度與行為,因此如何在雲端中確保其安全性就變得十分重要。Burger表示:「有心人士只要擁有這些個人資料,就可以在網路世界中偽造身分,將其進行重塑。」這也使得消費者在使用雲端服務時,必須要在保障個人隱私與享受豐富服務之間,設法取得平衡。

由上述的各項說明可知,連續運算有許多應用服務項目都需要透過雲端與終端兩者的結合,才能讓使用者享受到最佳的體驗。一般來說,如私有/公有資料服務、信任與安全服務機制是由雲端負責;增強互動性、感應器資料輸入、預期作業…等是由終端處理。「至於環境感知、內容感知與適應性行為,則是需要雲端/終端互相搭配才能完成。」因此為了實現連續運算的目標,無論是終端或是支援雲端運算的資料中心,本身就需要不斷的升級擴充,才能滿足相關的要求。

但這也並不表示連續運算的發展沒有碰到任何問題。「最大的問題來自半導體,其擴充發展性已陷入瓶頸。」根據研究顯示,儘管製造商在半導體中不斷增加新的電晶體數量,但其執行效能卻幾乎處於停滯狀況,沒有跟隨成長。而為了突破此一困境,在效能、體積與研發成本這3者間取得平衡,Burger建議除了設計上應採用Heterogeneity並搭配Edge架構外,雲端與終端兩邊廠商是否能共同合作,參與設計以解決問題,將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