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智慧城市雲端服務趨勢優勢 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Q1
DForum0522

中華電信:智慧城市雲端服務趨勢優勢

  • DIGITIMES企劃

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資訊通信處副處長 柯偉震
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資訊通信處副處長 柯偉震

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現在已經成為全球電信運營商的重要顯學,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資訊通信處副處長柯偉震指出,智慧城市要能順利發展、推廣,雲端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技術,可以說是整合應用關鍵,而扮演基礎建設角色的電信營運商,更是具有左右智慧城市能否更智能、便捷的關鍵。

雲端服務為建構智慧城市應用基礎

要討論智慧城市發展,不能不談到近年熱門討論的雲端服務趨勢,從雲端服務發展趨勢與優勢,來剖析智慧城市相關ICT服務與應用雲化是怎麼做的。柯偉震副處長表示,這幾年的雲端應用趨勢,為IT產業帶來劇烈的典範轉移。

審視整個IT設備與服務演進的歷史,從前使用的IT運算設備大多是IBM、VAX等大型主機設備;隨著PC設備的發展與普及,IT應用服務走入Client-Server架構;緊接著隨著物聯網的興起,繼而進入Device- Service架構,而在Device Service架構之下,隨著伺服器運算虛擬化技術創新演進,奠定了今日雲端架構的應用環境。

解析雲端服務的內涵與型態

柯偉震就雲端服務說文解字,「雲」即多人共享的資源,共享儲存空間、處理器運算等資源共用,透過虛擬化技術讓多人共用服務資源的效益提升。「端」即透過網路連接應用服務,讓各式端的設備包括固定、行動終端乃至於穿戴式設備都可以連上網,並可支援各式網路連線接取服務。

而「運」即指雲端應用的優勢為支援動態資源配置,也就是說系統可依照用戶所需的運算或應用需求配置資源,在IT投資不斷壓縮、節省IT投入成本趨勢下,雲端服務的動態配置、彈性建置特質也成為吸引企業採用的一大誘因。至於「算」則指對運營商而言,所有客戶使用服務與使用量都是可透明地計算呈現,作為雲端服務付費的依據。

觀察美國國家標準局(NIST)將雲端服務定義為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三種應用樣態,對IaaS來說,即基礎建設型態的雲服務,只要上網連接使用就可以取得運算資源與儲存空間服務,PaaS型態只要上網就能發展自己的應用服務,SaaS只要上網就能使用所需的應用服務,而且運用透明計量採用多少、付多少計算型式,讓企業的IT服務成本更透明化。

觀察雲服務的架構型態,現在已有各式公有雲、私有雲或公私混合雲等不同雲端服務樣態,雲端應用在生活中幾乎無時無刻、隨處可見。

雲端應用彈性配置 可為智慧服務提供最佳發展平台

另一個企業發展IT服務的問題是設備採購,傳統的採購會運用標專案機制進行,需求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規畫執行,浪費不少處理時間。其次是設備維護問題,這也是企業最頭疼的問題,因為在IT軟/硬體到位後,即需考量資安、駭客攻擊、監控運轉…等上線問題,而要維護系統穩定運作,甚至是不同廠商設備或軟體間的維護介面整合,反而是企業建置IT服務最棘手的問題。最後才是系統的擴充問題,若企業持續成長,IT應用服務必須因應企業用量進行擴充,而當企業成長增快,IT服務如何因應企業成長快速擴充?或針對現有設備的規格無縫、無痛升級?

柯偉震指出,整個IT應用服務的循環,均可以用雲服務來作徹底改善,因為善用雲的動態資源配置,可以用全新的雲服務租賃模式建置或擴充IT應用需求,讓穩定的雲服務架構在租用設定完成之後即可上線使用。另外,雲端系統也可以很容易地做到系統的水平擴展或深度擴展,雲端應用服務可一步到位解決所有企業IT建置的所有痛點。

雲端快速部署特質 可令智慧服務快速成形

柯偉震強調,雲端另一大優勢為可快速部署服務,若用戶是一個服務供應商,廠商自然希望應用服務可以越快部署到用戶端之前越好,尤其像是雲服務的儲存空間在資源擴大、縮小、權限管理都可以快速彈性配置,對應用服務業者亦可運用其靈活配置優勢,進行服務規劃與資源配置。

事實上企業的IT系統服務需求,都可以在雲端服務架構整合成服務產品,而且建構的應用服務還可視企業的使用量計費,甚至整個企業IT服務都可以移轉置放在雲端,企業僅需使用租用方式取用IT服務。而在終端設備發展趨勢方面,設備持續朝輕、薄、短、小發展,設備行動性持續提升,設備的發展趨勢會是越來越瘦身,從thin client發展到了Zero Client程度。

電信營運商扮演關鍵連接角色

而中華電信在台灣雲端服務發展脈絡上扮演關鍵角色,除陸續推出新的雲服務外,另針對雲服務設有研發中心、測試中心、體驗中心、營運中心。以中華電信電信營運商的觀點檢視,智慧城市絕對不是只有科技,必須要有人文整合,而發展智慧城市必須仰賴政府做為政策決策中心,再由產業肩負營運獲利、不同產業合作偕同創造產業價值,最後由市民享受智慧生活帶來的便利與幸福感,一定要政府、產業與市民三者結合,才能發展出有價值的智慧城市應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