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慧城市到生活城市 看城市進化過程 智慧應用 影音
TI(ASC)
Event

從智慧城市到生活城市 看城市進化過程

  • DIGITIMES企劃

Gensler美東區都市規劃設計總監  張家隆
Gensler美東區都市規劃設計總監  張家隆

雖然智慧城市已經被視為解決人類生活的主要解決方案,但Gensler美東區都市規劃設計總監張家隆及Buro Happold副董事Robert Moyser共同指出,智慧城市可透過規畫、整合和部署資通訊技術(ICT),提供即時實用的最好資源和技術,並聚焦於實體和虛擬資本、數位化智慧技術和基礎設施。在物聯網出現後,更為智慧城市的發展,帶來許多想像空間。但智慧城市仍需要不斷進化,從數位(Digital)到智能(Intelligent),再發展到智慧(Smart),才能達到生活城市(Living City)的真正目標。

所謂「生活城市」,指的是一個可以積極提高生活質量,所有用來規畫、整合和部署的資通訊技術,都是為了支援城市功能和整體生活質量的最佳即時實用資源和技術,以驅動城市的持續發展,進而讓城市變得更有智慧。

Buro Happold副董事  Robert Moyser

Buro Happold副董事  Robert Moyser

一個具有城市智能的生活城市,需要具備的特色包括應用和數位服務、開放架構平台、政府治理、商業和經濟規劃、滿足社會需求的政策、ICT技術和資產規畫等。

至於生活城市應該聚焦的方向,重點包括作為技術的推動者,硬體基礎設施必須能在社會基礎設施及社會資本之間保持平衡,增強移動性/連接性的應用及環境,讓市民可以自由選擇最適合的生活方式,不斷的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才能建立21世紀的城市競爭力,才有可能進入全球市場,面對全球化的競爭。

打造生活城市四要項 政府治理居首位

要成為生活城市,首先就是強化政府治理及成長,要考量的項目包括政府治理的效率及能力,如何促使就業機會增加及人口成長,進而促進企業的發展。

以位於美國密西根州的底特律市為例,因為經濟不景氣,人口逐年下降,與20世紀50年代初的人口高峰時期相比,底特律已經失去了60%的人口。為了振興底特律,市政府透過底特律建造工程(The Detroit Works Project),希望重新振興底城市發展。

除了既有城市的革新外,Buro Happold目前也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敦拉薩克交匯區(Tun Razak Exchange;TRX)進行總體規劃,這塊占地30公頃的土地,地處城市繁華地帶,在未來將成為金融中心。總體計畫中利用漸進式的規劃方案,設定了可持續發展現代化方針,建立業界領先的可持續性建築和基礎設施,便民的綠色公共空間,並盡力做到公共交通的無縫連接,滿足民眾和社會的多方需求,盡力做到365天、24小時不中斷的高品質服務,希望能打造出一個與國際接軌,環保綠色的吉隆坡市中心。

要項二:環境規劃與資源管理

第二項是環境規畫及資源管理,考量的項目除了環境品質及保護外,農業和食品相關領域,水資源和資源回收體制,都是需要注意的目標。如馬來西亞的Medini,除了積極進行道路建設,透過大型購物商城、遊樂園等商業區和住宅區的建設,大大提昇、改變了該區景觀及生活模式,如融合東、西方的格局設計及設施的商業大樓,讓在此處佇留的人都將有不同的驚奇體驗,整體環境規畫現代簡約,配合環保的綠色空間設計,讓生活在其間的民眾,產生近乎便在樓外自然環境中的錯覺,深深被這環境吸引,心領神會、徜徉其中。

要項三:城市基礎建設

第三項是基礎建設,包括公用和基礎設施,建築環境和城市規畫,大眾運輸交通。以Networked LA為例,目前正積極規劃及建設各種大眾交通運輸工具,除了2015至2030期間不斷進行的街道綠化工程外,預計在2015年將會完成十字路口號誌的定時操作,讓城市內的交通更加順暢方便。

而在交通工具方面,預計在2015年將會啟用公用腳踏車租用站,預計在2020年時,名為「dolphin」的地下化巴士系統,將會成為主要的城市交通動脈,透過重新設計的運輸平台,全球定位系統、光纖等網路規畫,提升巴士的運輸時間效率,等2030年,個人快速交通載具(Personal Rapid Transport;PRT)全面上線後,配合額外補充的地鐵公交專用車道,街道的主要交通將更加環保,也更方便,更有效率。

要項四:社群和社區

第四項是社群和社區,包含教育、職業訓練及健康照護等措施。如Buro Happold為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規劃、設計、施工長達10年之「哈尼法溼地(Wadi Hanifah)綜合復育及都市發展計畫」,希望透過都市污水經過生物處理(bio-remediation)系統淨化、回收、再利用,以及自行開發成本只有污水化學處理廠的1/3,獨特的污水生物處理系統,發揮超乎預期的功效,配合生態系統自然化及復育,收集原生植物的種子,培育原生植物,綠化河岸、公園、綠地、休閒、公共空間來「綠化」沙漠,希望能將河川起死回生。

為了能讓城市改頭換面,帶來社會、文化及經濟利益。利雅德民眾不分階級,共用面積廣達4,500平方公里的溼地、河流沿岸120公里長的公園、綠地及綠色開放空間。當民眾真實體驗到生活環境品質的提升時,不僅產生自豪和自信,也肯定執政者對於永續未來的承諾,政府、社區也會更加承諾守護溼地及周圍環境,並推廣相關的社區教育。

智慧城市是長期投資 架構建設應詳細謹慎

因此,想要讓智慧城市進化成為生活城市,各種基礎建設架構需要更進一步的整合,從採集和處理網路資訊開始,透過感測器和控制器的連結,控制、整合分佈在城市各個角落的資訊,加以監督和管理,並透過API(應用程式介面)建立操作系統和提供用戶應用方式,讓外部實體貫穿整個架構,建立完整的智慧生活城市基礎架構。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城市需要長期投資,以網路基礎建設為例,網路設備生命週期預計有5到10年,網路架構生命週期更可能長達10到15年,網路廠房及空間佈局更將超過30年,如果沒有事先做好詳細規劃,長期投資的回收將會形成一定程度的壓力。

只是智慧城市是不夠的,善用各種智慧技術,進化成為生活城市,才能提高城市的生活質量。人們集中在城市生活,已是當前的社會趨勢,如果智慧城市的關注焦點,只是停留在利用資通訊技術解決城市過去的生活弊端,成效將會相當有限,真正需要的解決方案,其實已經超越技術問題,必須更加重視規劃、設計和施工的治理問題、可持續性的商業機會,彈性和適應未來的發展,才是值得種適合考慮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