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電聯網提出安控防災ICT解決方案 智慧應用 影音
聚陽實業
Phison

華電聯網提出安控防災ICT解決方案

  • DIGITIMES企劃

華電聯網副總經理 謝明燁
華電聯網副總經理 謝明燁

連日來氣溫持續攀升,似正預告著傳統颱風旺季即將到來。然而,隨著近年來全球極端氣候現象不斷發生,環境地理因素變動已無法如過去人類預測,能精確設定數十至上百年的防洪基準線,並據此施行都市計畫。尤以台灣因地處海峽及島嶼地形,導致颱風、地震等天然災害頻仍;加上地狹人稠,使得民須與天爭地的人為因素,也常造成山區邊坡土石流、落石、建築物坍塌等意外,即便是在規模不大的風雨時,仍有所聞。

華電聯網公司副總經理謝明燁以「安控防災管理與ICT解決方案」為題,在演講中指出:「既然災害無法避免,最好能及早預防!」因此,須從系統面著手,善用資訊與管理。包括設置預警監控系統,長期監控潛在危險區域,以提供相關訊息供決策管理,建構智慧安全環境;進而透過防災系統,做出適當處置,才能有效減少災害發生或損失的規模。

ICT防災系統的區域分層架構

謝明燁進一步指出,該系統運作的模式約可依序分為:區域模式建立,即先選擇一棟大樓、橋樑或隧道等區域後,蒐集當地資料,瞭解可能發生的問題。如為了預防土石流災害,便可蒐集雨量、土壤含濕度、橋樑位移等參數。並利用科技工具,分析判斷土壤含水量達到7成以上,或隧道邊坡大量掉落碎石時,交由縣市政府災害應變中心進行事件評估,決定是否須提前封閉橋樑、閘門?或透過廣播、簡訊發出預警,以通知居民疏散。最後,才是災情評估及事後救災。

其中,區域監控中心的架構除了區域中心中控電腦(Host),可用來偵測與處理事件,同時與中央監控中心交換資訊;待確認後選擇驅動設備,排程管理輸出設備之命令,進而傳送、執行命令,以解決事件。下層架構還有感測器通訊主機群,負責資料蒐集與感測器故障時,偵測現場設備通訊斷線與否;以及設備對時、設定設備基本參數,操作資訊顯示和控制設備;並接受人機介面或中央電腦命令,下達至控制器端後回報結果,適時回補資料。地圖服務伺服器則能用來建立圖資,透過Tiled Map顯示底圖,執行災害位址定位服務。

此外,與區域中心主控電腦在架構同層者還有Data Base,在結合相關資訊後,可透過CCTV廣播伺服器將各Site的CCTV影像錄影備份,提供用戶調閱現場即時影像。

運用雲端物聯強化資料蒐集

另由於物聯網(IOE)、雲端運算歷經10年來發展,已成為現今ICT產業的主流趨勢,資料蒐集設備(TC)也成為未來建構相關系統服務時,所需具備的關鍵功能之一。尤其強調應能從遠端重新起動;且於硬體狀態改變時主動回報,並設定硬體狀態及週期資料傳輸週期,回補資料;讀取且設定Sensor通訊參數、系統時間、執行模式,主動回報週期資料。

謝明燁認為,隨著科技進步及無線通訊頻寬增加且不斷完善,目前資料蒐集已非難事,就連穿戴式設備、感測器(sensor)、家電、垃圾桶等,也要透過NFC、QR code等資料交換元件得知行經路程及目的地。重點將在於後端應如何善用並管理?而防災也會遭遇同樣的問題,即如何才能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發現何時何地出事?且須派出什麼樣的設備、車輛或團隊前往救災。

華電聯網所設計的智慧環境防災系統平台(I HMSE)下,又可細分為:1.應變設施操作子系統,內有柵欄蜂鳴器警示軟體、資訊可變標誌顯示軟體;2.資料蒐集子系統,包括事件輸入軟體、資料蒐集軟體;3.資訊發佈子系統,含行動監控軟體、客戶安全與防災資訊網站;4.通訊處理子系統之下,設立中央監控中心資訊交換軟體;5.系統管理子系統;6.操作管理子系統,內部分為報表產生軟體、歷史資料統計分析軟體、設備監視維護軟體;7.反應計畫執行子系統。

並考量現今智慧手機應用蓬勃發展,也開發出環境安全與防災監控系統Windows 8 App、災情通報iOS、Android、Windows Phone App,以及隨身守護者App(Windows Phone)達到資訊共享目的,企圖透過Web 2.0集體創作的概念,彌補防災系統現有感測器涵蓋範圍不足的問題。

謝明燁表示,行動裝置災情查報係含涵括3大行動裝置系統,Windows Phone 7以上、Android 2.3以上和iOS皆能使用;且照片整合座標資訊,可拍攝災情照片,並嵌入查報人座標位置;為了避免誤報災情訊息,須計算合理範圍,確認紀錄查報人員位置是否在該查報建物合理3km範圍內。藉其資訊共享特色,讓每個使用者皆可分享周遭環境資訊,共享自己周圍環境是否有潛在危險及災害,即時上傳後能更容易判斷災情及處置。

他同時也舉日本發展Japan VICS智慧交通系統的經驗為例,其雖是由民間機構主導,並加入國土安全概念。最新推出的第二代系統,除了保留第一代系統播報路況的功能外,還能通報災情。目前和汽車業合作,於每輛新車出廠前皆免費安裝,未來甚至可擴及智慧城市應用。謝明燁最後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只要有效運用資源,加上事先準備,就能避免災害損失。但人類同時也應自省不可自滿鐵齒,認為人定勝天,而應學習如何共存,智慧城市才可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