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智慧綠建築聯盟成立 串聯iBuilding發展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0522
ADI

亞太智慧綠建築聯盟成立 串聯iBuilding發展

台灣智慧建築協會登高一呼發起組成「亞太地區智慧綠建築聯盟」(APIGBA),獲致亞洲地區多個國家熱烈響應,於2014年4月正式成軍。
台灣智慧建築協會登高一呼發起組成「亞太地區智慧綠建築聯盟」(APIGBA),獲致亞洲地區多個國家熱烈響應,於2014年4月正式成軍。

今時今日,如何善用資通訊科技打造智慧綠建築(IGB),提供民眾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節能、永續之生活環境,可謂全球重要發展趨勢;著眼於此,台灣智慧建築協會除戮力推廣智慧綠建築政策外,為使相關產業快速走向國際,發起創立「亞太地區智慧綠建築聯盟」。

早在2001年,台灣政府即核定「綠建築推動方案」,並於2010年進一步核定「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將之列入四大智慧新興產業;同樣在2010年,為促進智慧綠色的生活環境、帶動智慧綠建築相關產業,台灣智慧建築協會於焉創立。

研華智能智能建築事業部協理周連和,以自家智慧綠建築園區(含研華昆山協同創新研發中心、林口園區),鋪陳智慧建築新典範。

研華智能智能建築事業部協理周連和,以自家智慧綠建築園區(含研華昆山協同創新研發中心、林口園區),鋪陳智慧建築新典範。

堪稱催生APIGBA的關鍵人物溫琇玲,冀望APIGBA成員緊密合作、攜手從亞洲出發,續朝國際舞台挺進。

堪稱催生APIGBA的關鍵人物溫琇玲,冀望APIGBA成員緊密合作、攜手從亞洲出發,續朝國際舞台挺進。

中華電信高級工程師劉時淼,以台灣民眾至為熟悉的101大樓為例,闡述綜合佈線所衍生的智慧效益。

中華電信高級工程師劉時淼,以台灣民眾至為熟悉的101大樓為例,闡述綜合佈線所衍生的智慧效益。

台灣智慧建築協會、上海市智能建築建設協會、韓國智慧建築學會、香港亞洲智能建築學會、新加坡綠建築協會(SGBC)、亞洲智能建築學會新加坡分會共同簽署聯盟合約,宣布成立「亞太智慧綠建築聯盟」。

台灣智慧建築協會、上海市智能建築建設協會、韓國智慧建築學會、香港亞洲智能建築學會、新加坡綠建築協會(SGBC)、亞洲智能建築學會新加坡分會共同簽署聯盟合約,宣布成立「亞太智慧綠建築聯盟」。

大會最後由立法委員李鴻鈞擔任主持人,與來自大陸的程大章教授、韓國的金會瑞會長、香港的梁以德會長、新加坡的曾慶桐會長、台灣的溫琇玲理事長,展開一場高峰論壇。

大會最後由立法委員李鴻鈞擔任主持人,與來自大陸的程大章教授、韓國的金會瑞會長、香港的梁以德會長、新加坡的曾慶桐會長、台灣的溫琇玲理事長,展開一場高峰論壇。

副總統吳敦義強調,智慧綠建築的精髓在於安全安心、便利舒適、合乎健康、節能永續,亟盼亞太地區之產官學界代表集思廣益,共同合作推動智慧綠建築發展。

副總統吳敦義強調,智慧綠建築的精髓在於安全安心、便利舒適、合乎健康、節能永續,亟盼亞太地區之產官學界代表集思廣益,共同合作推動智慧綠建築發展。

台灣智慧建築協會的重點目標,乃是協助政府推動智慧綠建築政策,建立產官學研界交流平台;該協會考量亞洲向來是全球科技產業供應重鎮,然在智慧綠建築的技術整合及發展進程不一,頗有必要使各國能就相關學理、研究、法規、規範、技術進行交流觀摩,因此台灣智慧建築協會登高一呼,發起組成「亞太地區智慧綠建築聯盟」(APIGBA),獲致亞洲地區多個國家熱烈響應,於2014年4月正式成軍。

聯盟成員攜手  共創智慧綠建築新猷

蒞臨成立大會的副總統吳敦義致詞表示,智慧綠建築已是世界趨勢潮流,為促進亞太建築業發展能與國際並駕齊驅,因而透過台灣智慧建築協會理事長溫琇玲的努力,邀集大陸、韓國、香港及新加坡等相關公協學會共組聯盟,期許聯盟成員攜手合作,持續推動智慧綠建築發展。

吳敦義指出,其2009年擔任閣揆期間,不僅將生物科技、觀光旅遊、綠色能源、醫療照護、精緻農業及文化創意列為「六大新興產業」,亦將智慧綠建築、雲端運算、智慧電動車與發明專利列為「四大新興智慧型產業」,都並列為重大政策,旨在讓台灣發揮堅強軟硬體實力。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世界經濟論壇」(WEF)報告顯示,台灣在全球競爭力評比名列前茅,而WEF指全球經濟已從過往效率趨動轉向創新驅動,在此之中,智慧綠建築是國家展現創新的重要產業。

吳敦義強調,智慧綠建築的精髓在於安全安心、便利舒適、合乎健康、節能永續,對民眾而言,如何建立符合上述四個面向的良善居住環境,無疑為重要課題,亟盼亞太地區之產官學界代表集思廣益,共同合作推動智慧綠建築發展。

堪稱催生APIGBA的關鍵人物溫琇玲表示,儘管亞太區各國民俗風情、生活型態、氣候條件、法規標章多所歧異,但追求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節能等生活環境之理念卻屬一致,彼此同中有異、異中有同且互有特色,相互觀摩、學習與交流的空間甚大,冀望APIGBA成員緊密合作、攜手從亞洲出發,續朝國際舞台挺進。

各國代表齊聚  揭櫫IGB現況與展望

環顧成立大會的重頭戲,即是在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所長何明錦主持下,依序由大陸、韓國、香港與新加坡等地代表,分別闡述其智慧綠建築暨相關評定標準的推動狀況。

上海市智能建築建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席程大章指出,大陸已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推進「綠色生態城區示範工程」及「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程」。而大陸綠色建築評價標準於2006年制定啟用,迄今仍持續修編,評核重點遍及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室內環境品質、營運管理等不同範疇,內含40個評定項目,評分結果可分一、二及三星等級別。

程大章歸納,截至2013年底,通過大陸綠色建築識別認證者達1,441項,總面積為6萬平方公尺,預期在「十二五」(2011?2015)期間,興建完成10億平方公尺綠色建築,並於2015年末,實現20%城鎮新建築皆符合綠色建築標準。

韓國智慧建築學會會長金會瑞表示,該國35%能耗係自建築物產生,綜觀建築生命週期,高達83%成本支出落在營運與維護用途,其間又有83%支出源自因空調與電力,顯見能源管理確實重要,因此韓國已針對建築能源議題,制定對應評估標準。

除此之外,韓國對於綠色建築、智慧建築,都各有對應之評估準則,其中智慧建築評估系統的檢視重點,涵蓋結構設計暨環境規畫、機械系統、電子系統、資通訊、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共計125項評鑑項目,各建築可按評鑑結果爭取1?5級認證標章,若通過第1級認證,可獲15%額度容積獎勵。

香港亞洲智能建築學會(AIIB)會長梁以德指出,該會致力促使公眾及產業,理解採用智慧建築的原則與技術,更提供BEAM(Building Energy Assessment Method) Plus定量評估工具;此工具內含綠色指數、空間指數、舒適度指數、工作效率指數、文化指數、科技提供指數、安全與結構指數、管理實踐與保全指數、以及衛生指數等10個模組,共計377個評鑑項目,可依不同類型建築施以不同權重配置,旨在建立節能、自動化、健康照護、人性關懷的生活環境,較諸他國智慧綠建築評估方法,其最特殊的地方,即是置入文化課題。

新加坡綠建築協會(SGBC)會長黃應強指出,根據2005年統計資料,該國總體能耗中,31%出自建築物、18%出自住宅,合計佔有5成比重,而該國能源高度仰賴進口,且發展再生能源的潛力不足,故而亟欲以政策推動能源效率提升,針對不同能源使用部門推動能源效率相關強制性或誘因性機制,期許在2030年實現80%建築通過綠建築標章、消減35%能源密集度(Energy Intensity)。

為此,新加坡營建署(BCA)於2005年元月核定實施「綠色標誌」(Green Mark),現已歷經4個版本演進,鼓勵各建築採取整合型設計方式,並納入被動式設計(Passive Design)思維及其他綠建築技術,以創造永續環境。

黃應強透露,截至2014年1月,已有1,800棟建築取得綠色標誌,總面積達到5,210萬平方公尺,佔新加坡建築樓地面積的22%;而SGBC除負責傳承永續綠建築設計與技術,也負責認證綠建築相關產品與服務。

IGB投資成本 短短數年可望回收

繼大陸、韓國、香港、新加坡等地區代表,闡釋各國智慧綠建築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後,接著由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黃萬翔擔任主持人,引領亞洲智能建築學會新加坡分會會長曾慶桐、台灣智慧建築協會理事長溫琇玲,各以「智慧綠建築的永續發展」、「台灣從智慧綠建築邁向智慧城市的策略與發展」為題發表演說。

黃萬翔表示,肇因氣候變遷,使智慧綠建築躍為舉世新風潮,而智慧綠建築目標並不僅限節能減碳,也需以滿足人類便利生活為念,堪稱是兼具高科技與人性考量的整合工程,一旦發展有成,其效應更擴及智慧城市、智慧城鄉乃至智慧地球,著實意義深長。

黃萬翔期許亞洲各國家或地區,今後可就相關技術、法律與個案實務頻繁交流,甚至促成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APEC)成立相關工作小組,強化推廣力道。

曾慶桐表示,新加坡透過綠色標誌制定,針對建築的資產、設施及營運等面向進行評等,區分A、B、C不同級別,要求業主每3年接受一次稽核,並於每年揭露能源暨燃料使用狀況;伴隨相關措施推動,發現取得白金級與金級綠色標誌的建築,僅分別增加5%、7%建置成本,只消7年、4年便可回收,可謂本小利大的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新加坡於2014年出爐的綠建築設計模型及模擬設計綱要,新建物業主皆須依據建築資訊模型(BIM)規範而提交立體模型;展望未來,新加坡BIM應用範圍將不限於新建築設計,更將一體適用於建築營運,以期發揮更大綜效。

溫琇玲指出,台灣智慧建築協會致力培訓智慧綠建築專業人才,至2013年歷經3次認證考試,共計養成逾150位專才,目前更將觸角延伸至智慧建材認證,已有包括:安潤科技Amroad智慧居家系統、向暘科技RF無線?有線微電腦變頻風機控制器、向暘科技AIRTEK BACnet建築自動化系統、遵宇科技U總管等產品通過認證。

另外,有關綠建築標章推動成效,截至2014年3月底,台灣累積核發1,269件綠建築證書、3,153件候選綠建築證書,而民間建築物認可通過案例亦逐年攀升,在2013年寫下180件歷史新高;至於與綠建築標章並行實施的智慧建築標章,自2013年7月起,強制要求造價逾新台幣2億的公有建築均需申請,可謂重大里程碑。

溫琇玲也藉由數據演算,闡明智慧建築投資效益,若以10,000平方公尺辦公智慧建築、一次投資新台幣1,100萬元為基準,則直接效益包含淨現值1.6千萬元、2.85年回收投資、依都更獎勵條例至多可獲20%容積獎勵,間接效益包括提升員工工作效率產生1.8千萬元年收益、每年減少CO2排放達300噸,並依產業乘數效果每年締造2.5千萬元產值。

APIGBA一小步 智慧地球村一大步

APIGBA成立大會,特邀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副局長王榮進擔任分場論壇主持人,引導香港、新加坡與台灣會員分享實例。

王榮進表示,台北市政府已透過法令修改,將強制申請綠建築標章的門檻,從新台幣5,000萬元降至2,000萬元,以擴大實施範圍;此外,台北市政府已推出4,500戶公營出租住宅,另規劃5,000戶同性質建案,而這萬戶公營出租住宅,都同時申請綠建築、智慧建築雙項標章。

來自香港的AIIB主席鄧社堅,以香港SOHO假日飯店為題材分享智慧綠旅館案例。他指出,該旅店已獲香港智能建築指標(IBI)白金級認證,其運用多項設計巧思,以實現節能與零碳排目標,包括使用整合式太陽能熱水系統,藉由高COP(5.48)泵浦系統驅動水資源循環,可在不犧牲舒適度之下,每年有效節省高達7萬度電力。

AIIB新加坡分會副會長何添成,以該國教育機構為例,闡述自動化在於建築永續的應用情境。在此案例中,最引人矚目之處在於被動式設計,一方面將大自然氣體導入建物中庭,另一方面搭配設計綠化牆,提高熱氣傳導效率。

此外,該機構也根據不同方位座向,借助電腦執行風阻流動模擬分析,以確保自然通風效果最大化,降低空調啟用頻率,同時以透光天井將日光引進建築物,有效降低照明能耗。

中華電信高級工程師劉時淼,以台灣民眾至為熟悉的101大樓為例,闡述綜合佈線所衍生的智慧效益。101大樓雖然早在1990年啟動規劃設計,但已預留未來70年、多達十幾代通訊技術演化空間,以 Cat-6光纖佈建大型寬頻資訊系統,佐以IDF Room、共構機房、無間隙電波涵蓋等設計內涵,同時滿足通信安全、預留未來物聯網頻寬,並預留十足網路彈性,兼能充分因應傳統電信、行動通信、弱電系統等不同應用需求。

研華智能智能建築事業部協理周連和,以自家智慧綠建築園區(含研華昆山協同創新研發中心、林口園區),鋪陳智慧建築新典範;箇中引人入勝之特色甚多,包括兼具節能與造景意涵的太陽熱樹(路燈)、地源熱泵、可省3?6成電力的智能空調、辦公室區域的人感節能應用、以WebAccess為核心的整合管理平台、BEMS智慧建築能源管理、Mobile Apps移動中控,以及透過WebAccess+Director「情境建構導演」繁衍之各式智慧連動應用,不管是智能停車、智能接待、行動辦公室(分機跟隨)、智慧影像監控、智能一卡通等情境,皆留予人們深刻印象。

在大會最後,則由立法委員李鴻鈞擔任主持人,與來自大陸的程大章教授、韓國的金會瑞會長、香港的梁以德會長、新加坡的曾慶桐會長、台灣的溫琇玲理事長,展開一場高峰論壇。

梁以德認為,建築智能化、綠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性關懷,企盼以資通訊技術為社會帶來巨大貢獻。曾慶桐指出,全球暖化效應影響的並非個人,而是所有人,因而讓綠色建築成為亞洲地區共同焦點,期望各個國家或地區的政府、乃至私營機構,可攜手激發創意強化節能成效。

程大章指出,預期今後20年,全球發展重心就在亞洲,有大量建設在此進行,如何在建設之餘避免過度耗用能源、破壞環境,為後代子孫留下更佳的生存發展空間,你我都責無旁貸。

金會瑞認為,IGB在20?30年前即已提出,但至今多數人仍有所疑慮,顯見大眾未必清楚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性,因此需要向下扎根,將此融為校園教育一環。

溫琇玲強調,IGB重點在於「價值創造」,一來以人性為出發點造就安全、健康、舒適、便利環境,二來則透過IGB建造、導入,乃至後續管理維運之漫長生命週期,為產業界鋪陳更多商機切入點,連帶促使產業持續發展茁壯。

李鴻鈞表示,其本身從事建築業多年,看待建物就好比嗷嗷待哺的小孩,亟欲悉心照料,過去建築物旨在遮風蔽雨,如今則需注入智慧化、綠化等先進元素,期盼今日聯盟成立的一小步,可望跨出整個地球村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