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看好MEMS技術應用前景 2012年防手震、導航及監測應用需求大增 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Q1
ST Microsite

ST看好MEMS技術應用前景 2012年防手震、導航及監測應用需求大增

  • 趙凱期專訪

意法半導體類比、MEMS、感測器事業群總經理Benedetto Vigna。趙凱期攝
意法半導體類比、MEMS、感測器事業群總經理Benedetto Vigna。趙凱期攝

MEMS(Micro ELecto Mechanical System)技術雖然在早期發展時,仍以提高終端產品使用效率的設計方向為主,不過隨著汽車在安全功能設計上大量採用MEMS解決方案,配合體感遊戲問世後,也大大加速MEMS技術在3C產品的應用比率,MEMS技術更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享有好萊塢明星光環,讓科技產品在使用上變得更有趣,後續產品應用面及市場需求成長爆發性相當可期,為進一步了解MEMS技術可行性及前瞻性,本報特地專訪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類比、MEMS、感測器事業群總經理Benedetto Vigna,以下為專訪內容。

問:MEMS技術應用充滿前瞻性,如何確定客戶及ST晶片在終端市場上的成功性?

答:MEMS技術確實與一般晶片的概念不同,比起其他晶片技術多是先發展功能,再來決定終端產品要如何設計及定位,MEMS技術卻已先享有20年歷史,直到近年來隨著印表機、汽車及蘋果(Apple)旗下消費性電子產品都開始採用後,全球MEMS產業才瞬間爆紅,並在2011年創下70億美元產值的歷史新高紀錄。

因此,MEMS技術更偏重產品應用面,一般說來,我們與客戶的合作都是從消費者需要什麼樣的特別功能(Particular Need)來發想,向下琢磨MEMS技術的應用層面,而不是從技術底子向上發展,也因為是設身處地為終端消費者來想,所以MEMS技術目前所應用的陀螺儀、加速器,及羅盤等晶片解決方案,都得以在市場上獲得迅速且廣大回響,也成功在全球手機、MP3、平板電腦等各式各樣消費性電子產品身上,累積廣大佔有率。

問:ST如何建立良好的MEMS技術開發環境?同時累積優秀的研發能量?

答:由於MEMS技術有其獨特性及可靠性條件,因此,目前ST除藉由大量的技術合作及分享會議,來達到公司內部、外部MEMS研發人才量與質的提升外,也強化學校單位合作,種下MEMS技術生力軍的種子,希望透過有效率的學習模式,加快所有科技對MEMS技術應用的學習曲線,這其實有點類似MCU的發展模式。

至於在生產模式上,ST也獨創整合元件廠(IDM)及技術合作2大新營運模型,透過自有殺手級應用產品的行銷,讓市場需求量能已大的MEMS晶片客戶,得以享受最好的服務品質與成本結構;另一方面,也透過ST內部相關有經驗及專利保護的MEMS開放平台,配合具備品質保證的產品良率,與一些協力廠商,甚至是客戶來共同合作,確保好的應用、好的技術、好的想法可以在終端產品與市場上實現。

問:MEMS與ST其他晶片解決方案的整合效益?

答:確實我們已看到藉由MEMS技術平台,客戶已開始有整合ST旗下MEMS與MCU及其他晶片解決方案的動作出現,畢竟MEMS開發平台不僅有硬體,還有軟體及韌體,配合產品功能及品質必需高度掌控,同步採用ST晶片及MEMS技術解決方案將有其便利性。

其實客戶目前在應用MEMS技術上多關心5大議題,1、MEMS技術應用面能否快速刺激市場需求;2、是否具備足夠的MEMS產能;3、有沒有好的MEMS技術開發平台;4、MEMS產品的良率與可靠性;5、有沒有好的研發能量可以支持中、長期MEMS技術的發展。這5大議題其實藉由與ST其他晶片解決方案的合作,可以快速讓客戶釋疑,並加入這個正在欣欣向榮發展的MEMS產業。

問:你預期MEMS技術應用下一個爆發點為何?又哪類產品的成長動力較強?

答:ST其實對2012年MEMS技術應用在防手震、導航及監測領域的產品需求面,是抱有高度信心的,目前公司也已備妥每日逾300萬MEMS產能,希望能更快速滿足客戶端需求。以2011年手機相機已開始升級到近千萬畫素,數位相機及數位攝影機的基本畫素也持續上調下,防手震功能已越來越重要,這就需要MEMS的陀螺儀技術;至於在導航應用產品上,ST也看到客戶對陀螺儀、加速器,及羅盤MEMS產品的高度興趣,而健康及安全監測市場,ST亦發現有不少客戶有高度興趣來提高自家終端產品的正確性。

問:如何看待未來MEMS技術應用前景?

答:其實透過MEMS感測技術,已大大提高日常生活的便利性、舒適性及安全性,甚至在節能議題上,MEMS產品也做出貢獻,透過精準的數字掌控,終端消費性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浪費。相信透過MEMS感測技術,可讓人們在一些產品應用層面上,可以輕易做出最好的決定,不像以往是以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方式,來做較好的決定。


關鍵字
商情專輯-SEMICON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