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用數位化利器 持續繁衍智慧製造成果
隨著近兩年國際經貿情勢劇變,對於製造產業而言,如何善用數位化利器邁向智慧工廠以提升應變韌性,儼然成為現階段最重要課題。鑒於此,位居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的聯華電子,也立足於「提升特殊製程競爭力與營收」、「社會責任與環境永續發展」、「滿足客戶與市場強勁需求」等3R核心理念,鋪排智慧製造轉型戰略。
聯華電子智慧製造處副處長林京沛表示,綜觀聯電的轉型策略,係以數位化為起點,循序推向數位優化、再達到數位轉型。演進過程中最主要的實踐方法,就是利用工業AI推廣智慧製造應用。
「落實工業AI的關鍵為ABCDE五個英文字,依序是Analytics、Big Data、Cloud / Cyber Technology、Domain Knowledge,以及Evidence Driven。」林京沛說,其中最關鍵要素在於Domain Knowledge的參與,若缺乏這一塊,做出來的IT系統也是死的、沒辦法活用。
但不可諱言,在利用工業AI推動智慧製造應用的過程,往往會遭遇諸多考驗,這裡頭有來自技術的挑戰,譬如多樣性IoT感測需求,難以解析細微問題,AI專案所需資料源愈來愈多等;也有來自思維的挑戰,例如OT與IT跨部門溝通協調不易。
為解決這些難題,聯電提出三大數位化利器做為解法。第一是「創造力」,著重以人為本的系統設計,取代從前以功能為本的設計慣性;將數位優化元素(如智慧巡檢、AI-CCTV等)融入聯電的環境永續願景;建立智慧製造數位化生態系,與業界領導廠商合作推動AI研究、並落地為專案。
第二為「整合力」,先找示範廠區試行專案,過程中務求整合生產單位和功能部門、共同執行專案,等到有初步成效,就透過BKM分享暨推廣平台進行跨廠推展,且由高階主管定期審視推廣進度與成果。此外建立計算資源動態調度平台,並建構敏捷的DevOps平台,儘量在開發階段發掘與解決問題、以降低維運成本。
至於第三道利器是「執行力」,透過自建AIoT解決方案,儘可能走無線傳輸、或簡單的能量採擷模式,取代成本高昂的實體佈線需求。運用Big Data剖析問題、找尋解答,並提高資料採集的細緻度。另外採取「影像、數值、NLP、人機協同」混合式技術開發;利用「AI+Big Data+Cloud」建構簡易高效的智慧決策平台;打造晶圓廠遠端設備連線的RPA,以降低人為操作疏失、提升產品穩定度,例如可運用RPA執行智慧調機,自動運行Pattern識別、掃描、調整Focus、對比與定位等一連串流程。
聯電南科示範廠區依循上述解法推動數位優化,展現優異成績,包括生產效能、人均產值、能耗減廢、異常處理方式,皆有所提升,可說轉型成效十分卓著。
- 2022智造轉型大調查(上)系統整合與人才成首要課題、ESG列升級目標
- 2022智造轉型大調查(下)遠端辦公、備份備援為製造業首要雲端應用
- 宏庭科技協助公部門發展與數位轉型
- 經濟逆風徒增客戶壓力 雲端業者下調業績展望
- F5 rSeries新平台實現基礎設施的自動化與未來化
- 少子化趨勢無可逆轉 產業用人策略應全面檢討
- 企業最缺的DX人才 商模、策略和數據能力須兼備
- SEMICON Taiwan首度推出全球汽車晶片高峰論壇
攜手經濟部鏈結台灣及全球車用半導體與汽車產業生態圈 - 扶田資本攜手FoodTech新創共同推動餐飲革命
- 勤業眾信:迎向2023 七大關鍵助生命科技產業嶄頭角
- 遠景科技與WPI世平興業攜手拓展亞太區物聯網市場
- Google Cloud台灣雙引擎 助攻淨零及數位轉型
- 加速藥物開發 疫後生醫數位化新浪潮襲來
- 迎接ESG趨勢 打造安全永續 高效節能的資料中心
- 企業是新創生態系的必要角色!尋求第二成長曲線 外部創新為最上策
- 台灣牙e通發展AI輔助醫療系統有成 推動牙醫診斷服務再進化
- 價格差更要進場 緯創創投瞄準3大方向
- 企業IT投資躍升 訂閱制改變傳統製造採購行為
- 數位浪潮來襲 有效運用統計軟體讓企業發展更快速
- 消費者如何獲得所需的HDMI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