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善用科技之力 打造民眾、醫院、產業三贏的智慧醫療願景
COVID-19(新冠肺炎)衝擊全球,快速傳播的病毒對各國醫療體系帶來嚴苛挑戰,與中國僅有一水之隔的台灣,在過去兩年間透過政策與科技的搭配成功防堵疫情,面對持續變種的病毒,衛福部次長石崇良指出,科技將在後疫情時代扮演重要角色,政府也將善用此力量強化醫療能量,與國人攜手抗疫。
石崇良表示,COVID-19對社會運作帶來深切而廣泛的影響,但終究有結束的一天,而疫情期間,整合科技與醫護兩大領域所構建的智慧醫療,將改變醫療產業的面貌,並成為疫後生活的新常態之一。他進一步表示,科技是國家防疫與抗疫的重要技術。
在防疫層面,科技是社會維持正常運作的重要支撐,透過網路技術,不僅企業與學校在封城期間仍讓員工與學生在家上班、上課,醫護人員也能藉由遠端通訊進行診斷、照護,避免因頻繁接觸導致疫情擴散。在抗疫層面,疫苗研發是人類結束疫情的重要作為,強大的電腦運算能力則可大幅縮短開發時程。
在防疫期間大量導入科技的做法將延續到疫後時期,尤其是近幾年興起的精準醫療與精準健康概念,更需要科技的協助。石崇良提到精準醫療是全球醫療院所的共同目標,此概念是不再一視同仁的給予病患類似的診療,而是針對不同病患生理與心理的差異,給予特定的醫療服務,要讓精準醫療實現,就必須精準掌握病患的特殊屬性。
近期中研院設立的「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還有「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及「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所收集的疾病相關資料,就是希望建立屬於台灣人的基因庫,並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找出特定疾病的基因定序,為國人的精準醫療打下基礎。除了善用數據建構精準醫療平台外,衛福部近期也著手通過兩條對台灣智慧醫療發展影響甚深的法條。其一是可提升台灣病歷數據價值的「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修正草案」。
石崇良提到台灣的電子化病歷因建立時期較早,不易與目前市場的主流檔案格式相容,「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修正草案」可在保障民眾就醫需求的同時,讓電子病歷可與海內外智慧醫療系統接軌,讓台灣智慧醫療發展更有優勢。其二是「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此條例將擴大台灣業者投入生醫的獎勵與投資稅額折抵,給予前期研發者實質誘因,並讓台灣的生技發展有可遵循的架構。
從上述作為中,可看出科技對台灣醫療產業發展的重要性。石崇良表示,無論是智慧醫療或精準醫療,都須倚賴高效能的數據儲存與管理平台,而屬於國家重量級基礎建設的國研院國網中心,就將成為我國發展精準醫療與智慧醫療的最重要推力。
石崇良指出,數據掌握能力是各類智慧化系統的效益關鍵,在醫療領域中,無論是醫院中病患的生理數據,或是研究中心的基因,數量都極為驚人,這些驚人的數據量必須搭配高速運算力,進行各種推論演算,方能發揮價值,國網中心的不僅提供高運算效能、龐大儲存空間與親民使用成本外,還有最透明的運作機制,因此與產官學界的鏈結相當深,衛福部也對國網中心有高度期望,未來衛福部將善用國網中心的資源,並藉由台灣醫療與科技兩大產業的力量,打造民眾、醫療、產業三贏的智慧化願景。
- 2022智造轉型大調查(上)系統整合與人才成首要課題、ESG列升級目標
- 2022智造轉型大調查(下)遠端辦公、備份備援為製造業首要雲端應用
- 宏庭科技協助公部門發展與數位轉型
- 經濟逆風徒增客戶壓力 雲端業者下調業績展望
- F5 rSeries新平台實現基礎設施的自動化與未來化
- 少子化趨勢無可逆轉 產業用人策略應全面檢討
- 企業最缺的DX人才 商模、策略和數據能力須兼備
- SEMICON Taiwan首度推出全球汽車晶片高峰論壇
攜手經濟部鏈結台灣及全球車用半導體與汽車產業生態圈 - 扶田資本攜手FoodTech新創共同推動餐飲革命
- 勤業眾信:迎向2023 七大關鍵助生命科技產業嶄頭角
- 遠景科技與WPI世平興業攜手拓展亞太區物聯網市場
- Google Cloud台灣雙引擎 助攻淨零及數位轉型
- 加速藥物開發 疫後生醫數位化新浪潮襲來
- 迎接ESG趨勢 打造安全永續 高效節能的資料中心
- 企業是新創生態系的必要角色!尋求第二成長曲線 外部創新為最上策
- 台灣牙e通發展AI輔助醫療系統有成 推動牙醫診斷服務再進化
- 價格差更要進場 緯創創投瞄準3大方向
- 企業IT投資躍升 訂閱制改變傳統製造採購行為
- 數位浪潮來襲 有效運用統計軟體讓企業發展更快速
- 消費者如何獲得所需的HDMI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