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智造轉型大調查(上)系統整合與人才成首要課題、ESG列升級目標
隨著新冠肺炎為全球產業的運作帶來根本性的影響,加上塞港、俄烏戰爭與通膨等議題,打亂了全球供應鏈運作節奏,這使得製造業必須即時反應外界因素影響與產業內上下游的連鎖反應,以提升營運效率。也因此,製造業的智慧化與雲端化,乃至導入AI技術等,早已成為雲端服務業與製造業兩端所共同探討的議題。
因此,DIGITIMES與國內知名人工智慧服務暨雲端供應商萬里雲 (CloudMile) 一同合作,於2022年進行智慧製造調查,供台灣產業分析參考。
此次調查問卷架構分為:產業升級目標、智慧化過程中的痛點、智慧化投資預算金額、IT架構現況,以及熱門科技採用意願等。問卷調查時間為2022年5月至7月,共累計417筆有效資料,依照產業類型與區分,分為科技製造(298筆)與一般製造業(119 筆)。依填答數來看,科技製造業前五名分別為:電腦週邊、半導體、光電、消費性電子與零組件;而一般製造業前五名產業類別,則是金屬基本及加工製造、塑橡膠/生技製藥、運輸工具及零組件製造、紡織/成衣/毛皮製品及電機/電器電纜。
資訊安全、營運效率與生產品質為製造業共同升級目標
首先,針對2022年製造業的升級目標方向(圖1),可以明顯看出科技製造業前三大升級目標分別為:強化資訊安全、提升營運效率與提升生產品質,而一般製造業的前三名則相當雷同,為提升營運效率、提升生產品質、強化資訊安全與優化生產流程。合先敘明,儘管科技製造業與一般製造業的業者填答數有不小的差距,但以問卷結果而言,顯然不論是哪種產業特性,強化資訊安全、提升營運效率與提升生產品質目前仍是製造業升級的前三大目標。
面對以上年度目標,如果限縮至一年內要具體落地的產業智慧化升級項目,以科技製造業來說,前三名是數據分析與視覺化、生產自動化(如AR/VR, RPA)與自動化品質與瑕疵檢測等,一般製造業的第一名也依然是數據分析與視覺化拔得頭籌、再來是機台設備聯網與自動化品質與瑕疵檢測並存,最後則為生產自動化(如AR/VR, RPA)(見圖2)。
在這當中,同樣可以看出數據分析與視覺化、自動化品質與瑕疵檢測與生產自動化這三個項目,為製造業所共同重視的落地項目,對照前面所談到的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品質等升級目標,頗能彼此呼應,可見製造業者對於如何進一步落實升級目標,已有些想法。
機台設備聯網的重要性在於設備間可以彼此進行資料傳輸,同時也能透過聯網技術達到機台自動化,便於產線管理與品質升級,可說是邁向智慧工廠的第一步。值得留意的是,在科技製造業端,即便機台設備聯網並非業者前三名落地項目,仍有84家業者(28.1%)將其列為選項,而一般製造更有40家(33.6%)將其視為需升級項目之一,可見機台設備聯網對於製造轉型仍有一定的迫切性。
製造業成立智慧化部門的重要性探討
談到製造業數位轉型或智慧工廠一詞,其背後目標在於逐步達到系統自動化與串接,並極大化物聯網、數據與AI等應用,以大幅提升工廠營運效率與生產品質,讓企業能在激烈的同行競爭中脫穎而出。轉型範圍可擴及整個廠區、OT/IT 整合的智慧化應用,更是少不了組織的整合思維。
對此,本調查探討的是,製造業者有無成立專職的智慧化部門,是否會影響其升級目標的選擇?此外,不論是科技製造或是一般的製造業者,在有無智慧化部門的情況下,所面臨的痛點是否有差異之處?依據本調查整理,在298家科技製造業者們中,有成立專職智慧化部門的業者共有143家,未成立的則有155家;另外119家一般製造業者中,則分別是42家和77家。
(一)有成立智慧化部門的業者,近 40% 將減碳永續視為年度升級目標
根據下圖(圖3)針對科技製造業的統計,普遍來看,無論有無成立智慧化部門,前三大升級目標皆為:強化資訊安全、提升營運效率及提升生產品質。值得留意的是,有成立智慧化部門的業者,即使問卷樣本數量較少,對於各個升級選項顯然較為積極選擇,選擇的升級目標數量大多高過於未成立智慧化部門的業者群。
此外,減碳永續的目標選項,有成立智慧化部門的業者數量(39.1%)明顯高出未成立的(12.9%)許多,由此可以看出,對於已經有成立智慧化部門的科技製造業者,近年來ESG與淨零碳排等環境議題,其實有相當高的關注度,甚至已列為重要的產業升級目標。而針對一般製造業者(圖4)的結果,不論是否有成立智慧化部門的一般製造業業者,所著眼的升級目標也是相當雷同。
(二)無成立智慧化部門的業者,有高達 5 成反應數位人才不足
有成立智慧化部門的科技製造業者中,前三大困難點分別為:系統整合不易、機台與系統老舊,以及數位人才不足,與未成立智慧化部門的科技製造業者相同。由此可見,無論是否有成立專職智慧化部門的科技製造業者,前三名的困難點可說是非常相近,最大的痛點皆為系統整合不易,比例上皆出現過半的情形(52.4%/50.9%)。
觀察圖 6,再來看到一般製造業,有成立智慧化部門的業者,所面臨的前三大痛點分別是系統整合不易(50%)、機台與系統老舊(47.6%),以及數位人才不足(40.4%)等,未成立的業者的前三名則是數位人才不足(53.2%)、機台與系統老舊(45.4%),以及尚未有完整策略規劃(31.1%)等。由此可知,機台與系統老舊與數位人才不足,顯然是一般製造業者相當在意的地方,其中,未成立智慧化部門的業者,面臨數位人才不足的比例有超過半數以上,且表示尚未有完整的策略規劃。
(三)有成立智慧化部門的業者,有較高意願投入智慧化預算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關題,則是談到轉型資金。在有無專職智慧化部門的情況下,科技製造業者與一般製造業者,願意投入智慧化的金額是否有所差異?
以科技製造業的狀況來看,投資金額超過500萬新台幣以上的業者,有成立智慧化部門(51.7%)的數量,遠多於未成立智慧化部門(20.6%)。尤其是投資金額突破5000萬以上新台幣,成立智慧化部門的業者更高達16家(11.1%),而未成立的僅有2家(1.2%)。
而以一般製造的投資金額分布來看,大致上與科技製造略為接近,500萬新台幣以上的,成立智慧化部門的比例(42.8%),的確多於未成立智慧化部門(10.3%)。不過,如前所提,一般製造業成立專職智慧化部門的業者僅有42家,未成立的則有77家。由此可見,成立智慧化部門的一般製造業者,顯然有較高的預算。
- 2022智造轉型大調查(上)系統整合與人才成首要課題、ESG列升級目標
- 2022智造轉型大調查(下)遠端辦公、備份備援為製造業首要雲端應用
- 宏庭科技協助公部門發展與數位轉型
- 經濟逆風徒增客戶壓力 雲端業者下調業績展望
- F5 rSeries新平台實現基礎設施的自動化與未來化
- 少子化趨勢無可逆轉 產業用人策略應全面檢討
- 企業最缺的DX人才 商模、策略和數據能力須兼備
- SEMICON Taiwan首度推出全球汽車晶片高峰論壇
攜手經濟部鏈結台灣及全球車用半導體與汽車產業生態圈 - 扶田資本攜手FoodTech新創共同推動餐飲革命
- 勤業眾信:迎向2023 七大關鍵助生命科技產業嶄頭角
- 遠景科技與WPI世平興業攜手拓展亞太區物聯網市場
- Google Cloud台灣雙引擎 助攻淨零及數位轉型
- 加速藥物開發 疫後生醫數位化新浪潮襲來
- 迎接ESG趨勢 打造安全永續 高效節能的資料中心
- 企業是新創生態系的必要角色!尋求第二成長曲線 外部創新為最上策
- 台灣牙e通發展AI輔助醫療系統有成 推動牙醫診斷服務再進化
- 價格差更要進場 緯創創投瞄準3大方向
- 企業IT投資躍升 訂閱制改變傳統製造採購行為
- 數位浪潮來襲 有效運用統計軟體讓企業發展更快速
- 消費者如何獲得所需的HDMI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