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裝置與企業儲存的未來 智慧應用 影音
hotspot
ST Microsite

儲存裝置與企業儲存的未來

台灣希捷科技技術行銷經理 朱秋男
台灣希捷科技技術行銷經理 朱秋男

根據Gartner近期調查顯示,企業資料量每年以40~60%的速度成長,公司儲存設備容量不僅越來越龐大,架構也日趨複雜。而在此情況之下,「確保企業營運持續與資料可得性」、「維持系統運作效能與擴充性」,以及「管理與汰換公司成長中的大量資料」,已成為目前各單位處理資料時最大的問題。對此,身為全球企業運算領導廠商的Seagate,也提出其統合儲存架構(Unified Storage)與雲端運算相關解決方案,以協助IT人員達成其儲存空間彈性擴充、簡化效能提升方式、降低人員費用與裝置替換成本、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並減少安全風險等各方面的目標需求。

該公司北亞區技術行銷經理朱秋男表示,Seagate統合儲存架構係由SAS介面、2.5英吋大小的SFF(Small Form Factor)及Self-Encrypting Drive(SED)等3項先進技術結合而成。而目前Seagate所新推出的多款儲存設備,如Constellation、Savvio、Pulsar等系列,亦均是採用此架構。「這3項技術對於改善企業的儲存執行效能、提高其可擴充性、確保營運連續性,以及降低成本與資料中心複雜度都極有幫助。」舉例來說,SAS的高資料處理量與資料完整性、SFF的底盤標準化設計,以及SED可與現存架構整合的能力,都能協助企業達成營運持續性與資料可得性的目標;而SED技術更能在不影響儲存執行效能表現的狀況下,有效提升資料的安全等級。

此外,有些公司基於成本與靈活度的平衡考量,也開始考慮導入雲端資料中心來儲存其不斷成長的龐大資料量。不過由於雲端資料中心與一般企業自建的傳統資料中心,無論是在可靠性、擴充性、硬體平台、部署方式、資料防護、資源應用及服務管理等方面,在設計理念與實際運作上都有極大的差異。舉例來說,雲端資料中心的架構屬於分散式部署,服務由終端使用者透過網路自行作業,而傳統資料中心則多半是集中式部署,並需透過IT管理人員協助才能提供服務。這使得初入雲端資料中心的企業在剛開始規劃建置時,會因缺乏相關經驗而顯著無所適從。

另一方面,基於成本、需求量、標準化及內部整合等不同因素的考量,企業對於雲端資料中心亦可能採取租用、自建或針對既有架構進行改善等多種複雜的策略,不能單以同一解決方案加以因應。「Seagate可針對不同的企業環境需求及目的,為其提供適當的相應儲存方案與施行建議。」以租用為例,除規劃合理的收費模式外,並協助其處理資料能見度與相關管理議題;而在針對既有架構進行改善方面,則是進行應用分析與相關趨勢分析,並提供HDD儲存技術,以幫助企業完成其預定的資料管理目標。

至於儲存裝置的發展趨勢,雖然自2005年之後,坊間不斷有業者宣稱HDD已死,但朱秋男認為,未來HDD、SSD及Hybird Drives這3種儲存裝置在好一段時間內都會同時並存。「使用者並不在乎供應商採用何種儲存載體,他們所關心的只是該項產品的適用性,與其價格?性能比是否夠便宜。」也由於其在資料記錄的本質上都相同,均為0與1位元記錄的組合,因此目前Seagate對此3項儲存裝置,都有投入大量資源研發新的儲存技術,如HAMR、4K Sector、SMART Aligned、Super Parity與Bandit等,力求透過最少的儲存媒體區域,以達到穩定存寫最多資料儲存量的目標。朱秋男說:「隨著儲存裝置的進步,未來企業的資料儲存解決方案將越來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