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標準今年可望上路 碳足跡檢測將影響運籌物流趨勢 智慧應用 影音
TERADYNE
ST Microsite

國際標準今年可望上路 碳足跡檢測將影響運籌物流趨勢

分析產品碳足跡可促使企業檢討產品製程,並在供應鏈中找出減量熱點,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友達即在2010年發表碳足跡減量宣言。劉家任攝
分析產品碳足跡可促使企業檢討產品製程,並在供應鏈中找出減量熱點,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友達即在2010年發表碳足跡減量宣言。劉家任攝

近年來因為氣候變遷,減碳救地球的話題持續發燒,如何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減緩溫室效應,已經成為各界關注的議題。如以二氧化碳為單位,計算各種活動產生的碳排放量,記錄所謂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也已成為產品在製造過程中必須揭露的資訊,連帶也影響到運籌物流的管理趨勢。

所謂的產品碳足跡,涵蓋範圍包括原料開採、生產製造、產品使用、回收棄置,等於是整個產品的完整生命週期,尤其是前端的原料開採,及後端的回收棄置,並非企業所熟悉的領域,因此要落實產品碳足跡的運籌物流管理,企業不僅要導入適當的管理工具,企業文化更要植入綠色觀念,並且長期落實執行,才能真正達到產品減碳的目的。

環保署也在2010年開始辦理「產品碳足跡示範案例補助計畫」,徵選出10家廠商及相關產業公會執行產品碳足跡示範工作,揭露影印紙、擦手紙、雜誌、T5燈管、LED燈、蝴蝶蘭、碳酸飲料、果汁、護髮包、毛巾及PET針軋不織布等11項產品碳足跡。

環保署表示,各項產品碳足跡示範案例,均依據審核通過的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PCR)文件,完成產品碳足跡盤查計算及第三者查證作業,可做為未來同類產品之標竿。環保署進一步表示,對廠商而言,分析產品碳足跡可以促使企業檢討產品製程,並在供應鏈中找出減量熱點,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對消費者而言,以碳標籤方式傳達產品碳足跡訊息給消費者,供選購參考,亦可鼓勵改變消費行為與生活型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希望廠商及消費者共同為減碳工作努力。

據了解,目前台灣推動碳足跡檢測分為兩階段,第1階段乃是藉由推動產品碳標籤,揭露產品碳足跡;第2階段才會進一步討論推動碳排放減量政策與低碳標籤。但目前國內申請碳標籤費用相當高昂,從盤查費、驗證費、審查費,費用動輒數十萬元,跨國供應鏈的查驗成本更加高昂,如果沒有政府補助,對產品毛利不高的產業而言,勢必會有推動的困擾。

目前,關於產品碳足跡的標準,在歐洲與日本已陸續出現標準規範,目前外界熟知的主要是英國的PAS 2050:2008(Publicly Available Specification),但由於我國規定,廠商申請碳標籤,必須依據國內審查核准之PCR完成盤查與驗證,不得直接以PAS 2050驗證或其他標準驗證申請我國之碳標籤,而外國未必認可我國的標準,對有意投入產品碳足跡檢測的業者而言,恐怕會產生不小的困擾。

事實上,推動產品碳足跡檢測最大的挑戰,就是各國對於產品碳標籤制度的相關配套措施,包括PCR、計算標準或指引、公用係數等均缺乏共識,所幸產品碳足跡計算標準ISO 14067可望在2011年正式上路,在綠色供應鏈已成全球趨勢的考量下,企業宜早做準備,建立實際盤查經驗,屆時ISO 14067正式上路時,才能搶得先機,讓產品及早進入市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