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中心3.0將成為醫療院所的e化基石 智慧應用 影音
Event
member

資料中心3.0將成為醫療院所的e化基石

  • 企業IT編輯部

台灣思科產品技術經理黃宣財。
台灣思科產品技術經理黃宣財。

醫療院所e化發展的目的應在於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服務,建構安全的就醫環境,讓醫院各部門間能聯合協作,並在有限資源的條件下,將醫療資源盡最大的利用,藉以改善醫院的財務經營狀況。但傳統的煙囪式IT系統發展與資源運用方式,卻常是阻礙醫院達成上述目標的主要原因。

台灣思科產品技術經理黃宣財指出:「以往醫院在發展門診、財務、病患記錄、醫療裝置、營運作業等系統時,所應用到的技術、組織與IT流程均是各自獨立運作,彼此之間就像垂直的煙囪一樣,缺乏橫向的整合連繫,資源亦無法相互支援調度。」這不僅造成醫院資源應用缺乏效率,並產生許多無謂的浪費。

另一方面,建立與維護資料中心本身也會佔去醫院營運相當大的成本。「光是用於電力及冷卻系統的費用就耗去資料中心成本的25~30%,而為支援其維運還會產生額外30%的支出。」此外,也由於醫院作業的需求與法令規範的限制,所有的病患資訊都必須完整加以保存。

黃宣財說:「這會使得醫院資料中心的儲存容量每年成長40~70%。」但在傳統煙囪式IT系統架構下,系統的使用率平均僅可達15~25%。「對於經營成本極大的醫院而言,這種無謂的浪費會是其相當大的負擔。」

「解決方式就是導入『資料中心3.0』的解決方案。」黃宣財這麼表示。所謂的「資料中心 3.0」,也就是虛擬化、雲端化的IT網路協調整合架構。「與前一代的『資料中心2.0』分散式架構相較,『資料中心3.0』更強調各資源之間的群組、服務導向與網路協調指揮概念。」黃宣財表示:「意即在此架構下的資料中心,其價值與重要性會比前一代更加提高。」

黃宣財建議,醫院在導入「資料中心 3.0」之時,可以先利用網路做為其基礎平台,再遵照整併、虛擬化與自動化三階段的概念循序推動。「院方應針對既有系統加以整併,藉此降低其複雜程度,這不僅能先減少日後的管理與維運成本,並可有效控管IT資源。」

其次便是運用虛擬化技術,將各項系統逐步移植到虛擬平台上執行,以降低實體資源使用上的限制,增加其運用時的彈性。「最後一步便是『自動化』。」黃宣財說:「由於自動化後,系統便可動態地存取所需資源,有助於簡化『政策導向』的管理,並進而提升IT人員的生產力。」

此外,「事前將策略內容予以良好定義更是重要。」黃宣財補充,在推動「資料中心 3.0」之前,院方就應先就其IT架構與業務目標的現況進行審視,並於構思好其未來的營運走向後,再定義其最後所要搭配的IT架構。「整併、虛擬、自動化只是戰略性IT層次的做法。」黃宣財強調,更要緊的是觀念與管理的配合。「要有將IT視為1個整體服務中心的想法,部門組織亦應進行相對應的調整。」

黃宣財認為:「『資料中心3.0』平台一旦建置完成,勢必將會成為醫療院所e化的基石。」由於平台會將醫院所有設備接上網路,使得所有事務及服務項目得以IP化與虛擬化,如再搭配醫學影像PACS、電子病歷EMR、電子處方、住院管理?藥房管理等數位化醫療應用後,醫護人員便可以藉此發展如移動醫護、無線定位與追蹤、協同醫護、遠距醫療…等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內容。「這不僅可為醫院創造更大的業務靈活性,無形之中也提了更大的員工生產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