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標準化 創造製造業競爭力 智慧應用 影音
Event
榮耀會員

供應鏈標準化 創造製造業競爭力

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SMIT)副理事長 許振邦
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SMIT)副理事長 許振邦

在製造業中,供應管理對企業的營收與利潤影響甚巨,正確經營策略不僅可為企業增加營業收入,更能降低總成本,提升產品毛利率。社團法人中華採購供應管理協會(SMIT)副理事長,同時也是供應管理聯盟(SMA)標準驗證委員會召集人許振邦表示,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來自於創造價值,若能將物流(包括物料與服務)、資訊流、資金流與上下游關係做正確價值鏈規劃,便能降低固定存貨、確保供應時程、提升客戶服務速度。

供應鏈管理宗旨:提升供應鏈整體效能

大多數管理階層皆認為,供應鏈的管理是在於庫存監控與流程控管,並且斤斤計較資訊透通性是否會影響公司利益,然而就實務上而言,供應鏈的執行效率才是管理的重點。因為一個好的供應鏈管理模式,會將無附加價值的作業外包,並改善供應鏈成員之間的資訊流(Information Flow),不僅可縮短作業週期時間(Cycle Time),減少供應鏈當中的固定存貨與庫存,進而提升客戶服務速度,增加客戶滿意度。

「用資訊(Information)取代庫存」,許振邦一句話點出供應鏈管理的關鍵要素。即時且透通的供應鏈資訊流,可讓上下游明確得知客戶需求現況,能動態規劃高效率的固定庫存使用模式。如此一來,不僅可減少製造業在固定庫存壓力,並透過客戶訂單預告動態調整營運狀態,讓上游供料更加順暢,下游生產線運作更有效率。

要達到製造業的供應鏈系統有效連結,可參考SCOR模式(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model)所定義的供應鏈作業流程,而SMA也是參考其完整流程與方法論,並加入VMI(供應商管理庫存系統)、Cross Docking(接駁式轉運)、ATP(Available to Promise;答交量)等先進供應鏈流程,達到解決台灣半導體封測廠商與供應商的庫存成本過高的問題,並提高材料配送的準確度與準時性(On Time),進而建立台灣高科技產業供應鏈最佳應用案例。

SMA協同合作架構 創造三贏局面

在SMA架構當中,是透過共通標準資料交換模式,讓中心廠(User)、系統業者(Provider)跟供應商(Supplier)彼此之間可以得知實際運作進度,而供應廠與系統業者便能夠透過中心廠的使用現況數據,動態調整庫存實際存量,並將備貨流程進行最佳化調整,讓固定庫存足以維持供應鏈正常運作,又不會發生固定庫存數量過多的問題。

許振邦表示,供應管理聯盟(SMA)協同合作架構的導入,並透過雲端系統進行串接,最終的目的就是達到中心廠(User)、系統業者(Provider)、供應商(Supplier)三方都贏的局面;中心廠得到了最佳供貨效率,而系統業者提供完整資訊服務,供應商則有效降低固定庫存,並降低生產總成本。

供應鏈物流標準建立 有效降低生產總成本

為了讓相關業者在資料交流上有一定標準,SMA提出標準系統SMILE 2.1 (Suppl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 Logistics Excellence 2.1),訂出詢價管理、訂單管理、交貨管理、庫存管理(T表)、貨況管理(進出口作業)、檢驗管理與貨款管理的標準介面語言,讓企業在協同作業上可以有更精準、更明確且更即時的運作模式。

許振邦指出,透過SMILE標準的建立,不僅可以降低生產總成本,獲得產品更佳品質,更能減少上市前的時間準備與相關費用,並即時得到來自供應商的技術交流;並透過持續改善供應鏈,讓上、中、下游可以運作更順暢,更能因應各種挑戰或變化所帶來的衝擊,進而及時產出有效的應變方法與措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