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創造及服務新思維引領製造業變革 智慧應用 影音
f5輝達
IBM 數位行銷

產品創造及服務新思維引領製造業變革

  • DIGITIMES企劃

參數科技 業務發展資深協理 王寶慶
參數科技 業務發展資深協理 王寶慶

英國「經濟學人」近期所談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強調數位化製造模式將由此興起,其中最值得關注的,無非是訴諸堆疊式製造的「3D印列」技術。參數科技(PTC)業務發展協理王寶慶指出,當設計與製造只有1個「印列」鈕的間隔時,無異宣告了「以營運取勝的優勢」之結束,營運層面的改善空間已達極限,單憑改善營運將使得產品走向商品化,至於如何持續保有競爭優勢?關鍵在於營運與產品策略必須緊密結合。

大型製造商,愈趨重視產品研發

大型製造企業對於產品研發的重視,可說是有增無減。譬如惠普(HP)在過去10年間,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重從5.8%降至2.6%,而IBM、Apple與Oracle的平均佔比卻達6.9%,因此該公司意識到,若不重新推進研發業務,可能在創新中落後並損失市佔率;日本的索尼(SONY),決定擴大雲端運算及顯示面板的研發支出,以擺脫因電視銷量不佳導致連4年虧損的窘境。

南韓三星則奉行「不景氣加碼的投資學」,在景氣低迷時投更多錢,等到景氣好轉,就變得更強;因此在金融風暴後,三星得以逆勢成長,市值一度高達1,102億美元,超越半導體龍頭英特爾。

由此可見,企業若想長期保有競爭優勢,便需思考產品創造與服務的變革。第三次工業革命給予製造企業的啟發,包括了3件事:第一,未來的競爭優勢取決於產品策略及規劃;第二,關鍵在於如何將產品做得更快、更好;第三,需針對設計、產品開發及提供服務,做出更聰明的決策。

推動改造,絕非易事

改造既有創造產品及提供服務的模式,旨在讓策略與規劃發揮最大效益,然王寶慶認為,要做好這件事,其實並不容易。

總體來看,此一改造流程,起碼得涉及5大環節,分別是硬體工程、企業統整、供應鏈和製造、軟體工程、服務。在「硬體工程」部分,亟需改善的是概念設計效率不彰、機電設計太過複雜、設計重工過多等現象;在「企業統整」方面,則需提高資源分配效率、管理所有團隊以邁向全球化,如此才能因應逐漸增加的產品多樣性需求,且避免因不良品質而付出代價;至於「供應鏈和製造」,必須設法因應產品及供應鏈複雜度、降低成本的壓力,並滿足全球各對風險及法規遵循的要求。

當然,在「軟體工程」這個象限,挑戰同樣不少,包括了瞬息萬變的客戶需求、產品內嵌軟體之複雜度,以及軟體、機械和電子的統整;而在「服務」部分,所需解決的難題,包括了不正確的服務資訊、服務零件正確性、可觀的保固成本、效率不彰的服務流程,以及錯失創造服務和零件營收商機。

這麼多難題與挑戰,猶如千頭萬緒,不免讓製造企業陷入一陣困惑,真不知如何著手改造?事實上,萬變不離其宗,面對所有事務,只要能在源頭多加留意,就可坐收預防重於治療之妙效;意欲改造創造產品及提供服務的模式,亦是相同道理,唯有將改善的力道,重押在源頭、也就是產品設計階段,即可提前規避諸多錯誤因子,大幅提升整個改善流程的運行效率。

策略地圖作為前導,再結合最新科技應用

究竟企業該如何取得產品和服務優勢?王寶慶提出兩點建議,一是透過產品開發管理策略地圖指導方向,二是透過新的資訊科技應用,實現產品與服務之優勢。

企業經常問1個問題,是否有1套好的方法,可以幫助他們思考產品創新管理的方向?此問題的最佳解答,無疑就是「策略地圖」!企業一旦透過明確的產品開發管理策略地圖,即可有效落實策略計畫。

所謂的產品開發管理策略地圖,向下而上必須涵蓋4大構面,分別是學習與成長、內部流程、顧客、財務,假使企業為了實現「財務」構面的終極願景-獲利成長、營收成長,那麼就得根據這些目標,逐層反推回去,針對不同階層設定策略計畫,譬如在「學習與成長」構面強化研發資源,以滿足「內部流程」構面的創新管理需求,進一步在「顧客」構面推動量身訂做、最佳品質等目標,如此才能造就營收及獲利的增長。

換言之,企業可從成長與獲利的策略目標當中,尋找產品價值機會,並根據管理面的成熟度,決定改善方向的優先順序。因此,1個與公司目標結合的產品開發管理策略地圖,是非常重要的。

至於在資訊科技應用方面,企業可思考運用已確立的經驗模型,繼而搭配其他數據來源,以推動可靠度運算的量測及預估,俾使產品在概念設計階段,即能預估產品的可靠度水準。緊接著,可結合視覺化工具進行模擬運算,以分析複雜、實境系統的效能與壽命週期成本。

總而言之,企業若能培養持續改變的能力,善用最佳創意、創造最佳產品、善用最佳服務,便可建立終極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