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引萃智系統化 帶動產品與製程創新 智慧應用 影音
Vicor
ST Microsite

援引萃智系統化 帶動產品與製程創新

國立清華大學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系教授 許棟樑
國立清華大學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系教授 許棟樑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管理系教授許棟樑,以「萃智(TRIZ)」為題闡述創新之道。指出,目前所謂的創新,主要可分為兩大類型,其一是隨機性創新(Random Innovation),另一則是系統性創新(Systematic Innovation),萃智可被歸類為後者,強調所有的發明或創新,可以依照一定的程序與步驟進行。

隨機性創新的探索方式,主要以試誤法、腦力激盪法為基礎,似乎有些亂槍打鳥倚賴運氣的成分,不易達到最佳解答;反觀萃智系統性創新,則是依循著系統分析路徑,在迅速而穩健的前提下,一步步收斂到最佳解答。

許棟樑表示,上述兩種創新方法,到底孰優孰劣,其實運用台灣、南韓二地的比較,即可輕易看出端倪。台灣一直是隨機性創新的奉行者,南韓的三星或現代,過去也是如此,但在多年以前,他們決定導入萃智,改以系統性創新的做法,來推動產品設計與製造之創新,一路發展到最後,三星甚至建立了系統化創新的機制、及系統化創新的文化。

全面引入萃智,三星脫胎換骨

結果在最近的這15年間,三星產品從低品質變成高品質,低功能變為高功能,而針對非Commodity商品,可以從低價走向高價,在此同時,台系DRAM徹底潰敗於韓系大廠之手,其他產品也逐漸落後於南韓對手。

此外,在2007~2009年期間,正值金融風暴肆虐之時,全球汽車業陷入一陣危機,唯獨現代汽車得以逆勢成長,其利潤也在這個時期大量提升。

三星與現代獲致巨大成功的因素為何?他們的高階主管都說是「創新」!尤其三星的最高主管,更將成功要素歸諸於全面引入萃智,藉由這個最有效、最有系統的工具,來推動系統性創新,其次才是應用6標準差與徹底執行(Thorough Checking)等其他緣故。

不可否認,在美國獲得核可的專利數量,向來是衡量每個國家創新能量的指標。根據DLMann在2010年的統計,在2000~2008年期間,若以各國申請的專利數量,再除以該國的人口總數,台灣始終獨佔鰲頭,南韓排名其實不高,凸顯台灣個人的創新天分,明顯優於南韓。

至於在美國獲得核可的專利總數,在2007年以前,台灣一直凌駕於南韓,但在此之後,卻出現逆轉,時間點正好就是該國產業大量導入萃智之際。許棟樑建議,台灣若想重新拿回贏面,別無他法,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改採系統性創新,至少力求在起跑點不再落後南韓。

找到對的產品,比把產品做對更重要

許棟樑指出,萃智內含了五大支柱,分別是理想性(Ideality)、資源(Resource)、功能(Functionality)、衝突(Contradiction),以及「空間?時間?介面」(Space-time-interface),其中又以衝突最值得關注,此乃因為,一切進步的障礙在於衝突,找到衝突就找到創新的機會,解決衝突就可望創新。

人們常帶著個人過去的背景與習慣的思考模式,從發生事情的空間?時間?介面來看問題,這是1種心理慣性(Psychological Interface),要學好萃智,先必突破這個慣性!

至於萃智的應用,主要涵蓋了辨識創新產品與服務的機會,解決工程問題(包括產品改善、新產品開發、製程改善、新製程開發、專利迴避與強化),以及解決管理問題(包括建立新策略、辨識與解決組織衝突)。

許棟樑強調,所謂創新,必須奠基於好的產品,而非現有的產品,換言之,即是「找到對的產品,遠比把產品做對更重要」,因為在紅海當中,唯有前2~3名可以成為贏家,但在藍海,差不多都會贏。

運用系統化,往往有機會找到客戶會「哇!」(Wow!)的創新產品;而在過去,這些令客戶欣喜的創新產品,往往是靠天才靈感一閃、或許多人腦力激盪隨機想出來的,相當倚賴運氣,現已有系統性方法可以協助產生。

以往講究優化,萃智則強調削減

許棟樑說,截至目前,全球肯定有高達99%的工程師,是用「+」來看問題,遇到不好的東西,便思考如何優化它、改善它;至於萃智則恰好相反,是以「-」來看問題,第一步便思考如何削減「加害者」,如果做不到,再嚐試將「被害者」拿掉。

因此萃智的產品創新之道,正是「元件削減」,期望藉此消除負面功能、減少複雜性、降低成本,進而提升績效,並達到專利迴避的效果。至於它的實踐方式,不外有3個途徑。

首先,假設想刪減某套系統上面的A元件,運用萃智法則,當然不是直接與它對幹,而是先找到必須依附A元件而運作的B元件,並設法把B消滅,如此A即無存在必要。

其次,如果消滅不了B元件,就設法讓它具備自我服務功能,而不再需要由A供給養分,此時A元件就無存在必要,可以立即刪減。

第三,倘若無法使B元件自給自足,此時即可將系統當中的C元件推上前線,改由它來為B提供必要功能,間接造成A元件功能性的消失,繼而將之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