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資訊系統 成就敏捷企業 智慧應用 影音
Vicor
DForum0620

善用資訊系統 成就敏捷企業

  • DIGITIMES企劃

用友軟件 副總裁 暨首席應用架構師 黃義璋
用友軟件 副總裁 暨首席應用架構師 黃義璋

敏捷企業的概念,現今已經變得愈來愈重要。用友軟件副總裁暨首席應用架構師黃義璋認為,主因在於全球經濟環境與管理模式不斷演變,幾年前還在談論「全球經濟」,思考如何落實精細製造暨敏捷製造,從而展現當時的競爭優勢-「交期」,如今則又邁向下一進程「知識經濟」,其內容又有明顯轉變。

倘若企業不夠敏捷,又如何能及時調整組織與策略,投入新世代的全球商業競局?黃義璋認為,意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贏家,首要關鍵即是管理創新的改變;早期在「工業革命」、「生產經濟」與「市場經濟」等階段,企業致力追求的改善重點,不外是設備改進、方法改進等項目,明顯側重於硬體層面的經營,然而今時今日,已然呈現不同風貌。

商業模式創新,強化軟實力

「知識經濟所重視的經營目標,包含了人本經營、組織體制改進、戰略改進等主軸,」黃義璋說,很明顯,它們全都偏向軟實力的經營;換言之,企業能否蛻變為敏捷化,端視其軟體力之強弱。

至於軟體力包括了哪些項目?主要涵蓋5大塊,分別是組織布局、業務流程、核心技術、管理能力、品牌,而驅動它們必須向上提升的動能,主要來環境壓力、資源制約、文化缺失及創新疲軟等客觀因素,為了擺脫這些束縛,因而透過商業模式的創新,帶動軟體實力的增長。

一旦練就渾厚軟實力的企業,則在於主觀環境中,即可展現十足的影響力、應變力與整合力,從而引領市場風騷。例如可口可樂公司,過去其工廠曾發生大火,多數生財器具都付之一炬,但此時該公司就展現了絕佳的應變力,短短兩小時後,隨即找到了替代的製造廠房,繼續生產其可樂飲品。

員工、組織及先進技術,俱為敏捷企業的構成要素

黃義璋認為,敏捷企業的關鍵組成要素,包含了動態組織、敏捷製造,以及管理者與員工的創造力,在此之中,「敏捷製造」更是身處21世紀的製造企業,最不容或缺的條件,因為外在環境變化太快,企業非得保持柔性,才足以妥善因應變局。

談到敏捷企業的戰略構面,則必須結合3大有機體,第一是扁平、分散且動態靈活的「組織」,第二是足以支撐個性化生產、柔性化生產的「先進技術」,第三是富含知識力的「員工」;尤其是員工,絕對是企業的資產、而非負債,所以企業必須不斷擴大對於人才的投資,所謂真正的人才,不僅需要具備責任心、主動創新的精神,亦應講求團隊合作的能力。

有關先進的柔性生產技術,在設備上的具體展現是,藉由可以改變結構、可量測的模組化製造單元構成的可程式設計的柔性機床組;另需包含「智慧化製造程序控制裝置」,可透過感測器、採樣器、分析儀與智慧診斷軟體相配合,對製造過程進行閉環監視;此外,在產品開發與製造過程中,要能運用電腦能力及製造過程的知識基礎,藉由數位運算方法設計複雜產品。

總括而論,要想評估任何企業夠不夠「敏捷」,黃義璋建議不妨可綜合層級分析法(AHP)、貝氏網路(Bayisian Network),藉由RRS評估表,就企業的時間、成本、適應性、健壯性等4大象限加以評估。舉例來說,企業能否「重構」其設計、加工、組裝、質量、銷售、資金與財務體系?是否透過外包方式來擴充生產規模?都會是納入評估的要點。

資訊系統決定敏捷成敗

1個想要實現敏捷目標的企業,光倚靠當前一般的ERP,顯然是不夠;也就是,其核心資訊系統,勢必得歷經一番調整、進化。

黃義璋認為,最易實現敏捷企業的平台,疑就是SOA,只要透過它,就能使得信用查核、價格策略、單位處理、數量處理、料品處理、可承諾量檢查、供給組織處理、客戶處理、發票處理、預收款處理、VMI處理、收款處理…等一干功能模組,全都彷若樂高積木,可以因應特定需求的產生,隨時被整合、重構,繁衍出不同的應用系統。

此外,21世紀號稱是雲端的世紀,因此ERP也必須與雲端掛鉤;因此雲端服務,亦是讓企業更為敏捷的利器之一。

然而敏捷企業的ERP,另需具備哪些特質?黃義璋說,其實涵蓋範圍相當之廣,除了得支援動態重構企業的網路組織形式,更重要的則是運用SOA重構或重組服務單元,以期帶動商業模式的創新,另外舉凡內外部供應鏈的整合、以單定產並按單追蹤、快速響應供應鏈變化、推式與拉式生產計畫與執行,甚或是插單敏感度分析、配套生產、小批量生產與期套領料、產能分流(自製、外購或委外),全都是敏捷型ERP所需支援的功能範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