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聚效應加製造管理 形塑台灣產業競爭力 智慧應用 影音
computextaipei
DForum0522

群聚效應加製造管理 形塑台灣產業競爭力

  • DIGITIMES企劃

第七屆台灣E製造論壇於9月6日盛大展開。吸引眾多製造領域菁英與會。圖中演講者,為矽品精密工業前資深業務副總經理田鎮英先生。
第七屆台灣E製造論壇於9月6日盛大展開。吸引眾多製造領域菁英與會。圖中演講者,為矽品精密工業前資深業務副總經理田鎮英先生。

面對挑戰者的激烈競爭,台灣製造業正面臨一波波的考驗。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指出,「我們會贏在客戶信任(customer trust)」。事實上,「客戶信任」,確實也正代表著,製造業服務化轉型中一個重要的指標!過去台灣業者擅長的「產能」和「價格」,已不再是市場競爭的唯一利器。在景氣快速變動、國際產業環境起伏的時代,整合前後端製造流程、供應鏈夥伴協同管理、滿足交期與品質能力,則越發顯得重要。

DIGITIMES於今(2012)年9月6日舉辦的【台灣E製造論壇】,曾任職於矽品集團長達16年的前矽品精密資深業務副總田鎮英,以「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優勢與供應鏈的價值創造」為題發表演說。他認為,探究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優勢,不外有兩個重點,一是「群聚效應」,另一則是「製造管理模式」。

田鎮英表示,有關半導體產業的群聚效應,表面上看來,即是從上到下,將IC設計、晶圓製造、組裝、測試、封裝通通囊括於同一聚落,好比1條暢通的管線;但其主要目的,乃是促使資源、資訊、現金流的整合。以工廠為例,其所需要的資源,不外是人、機、料、設備等項目,而這些資源,其實是可以在同一條供應鏈互通的。

營造磁吸效應 讓外人不得不靠攏

先前在矽品服務時,曾經有過1個例子。某次出現產能吃緊狀況,歷經追根究底,才發現原來是欠缺某項設備;當時有1家在德國從事整合元件廠(IDM)製造業務的客戶,聽聞此事時,非但沒有疾聲厲色加以責問,反倒還表達誠摯的關切,甚至二話不說,特別將1台設備運抵台灣交由矽品使用。

儘管因設備高度問題,最終仍無助於化解燃眉之急,但藉由這小例子,讓人不得不認同,群聚效應確實有助於資源的整合互通。

隨著群聚效應的一路推演,使得台灣IC製造平台形成1種磁吸效應,讓全球IC設計業者無法拒絕;再者,台灣IC製造供應鏈也憑藉整體經營績效,以及製造技術優勢,對整合元件廠(IDM)製造商構成莫大吸引力,進而不得不向台灣靠攏。

田鎮英用1句廣告台詞來形容供應鏈,他認為,供應鏈絕非1個團隊,而是具備「We Are Family」的特殊關係,不同成員之間儘管彼此競爭,但也會關心對方是否夠強壯,甚至會去檢視對方的存在,是否有助拉抬整條供應鏈的競爭力;不可諱言,這是1種壓力,但同時也是賴以進步的動能。

透過供應鏈成員彼此的緊緊相依,逐漸讓半導體產業聚落轉變為1個「黑洞」,不論人員、材料、設備或其他資源,一旦靠近這個黑洞,就很容易被吸入,而被吸入的資源,很快就會自我「燃煙」產生能量;因而使得這個聚落之外圍,持續環繞著潛在加入者,不斷嚐試擠進這條供應鏈。田鎮英認為,半導體產業聚落就好比1台子彈列車,在行駛過程中,你想上車或下車,其實都可以,但車子是不等人的,要上要下,不容再三遲疑。

持續提升自己與客戶競爭力

台灣半導體產業另一競爭優勢,即為「製造管理模式」,究其主要精髓,乃是生產流程經由分工達成多樣、大量、快速製造之目的。

為了實現此一目標,在組織面部分,必須強調流程系統化、作業標準化、操作自動化,以及物流、資訊流的電子化;此外,管理階層亦不斷追求兩個願景,其一是成本控制的最小化、產出?投入的最大化,另一則是效率快還要更快、成果好還要更好。

更重要的,製造管理模式隱含1項重大意義,便是「持續提升自己及客戶的競爭力」,對此田鎮英進一步解釋,也就是說,任何供應鏈參與成員,都不應只是竭盡所能滿足客戶需求,而應協助客戶提升競爭力,因為唯有如此,才有助於提升整條供應鏈的競爭力。

然而競爭力必須是可以被衡量的,它是不折不扣的商業行為,對企業是有實質助益的,絕對不是「玩爽的」,但田鎮英發現,不少在半導體製造產業中擔任研發或管理職務的人,好像都有追求「爽」的傾向。至於競爭力箇中的組成元素為何?則包含了先進技術的開發、成本競爭的優勢、產能調度的彈性、產能擴充的投資、經營能力及經營績效,以及專利保護。

總結來說,舉凡提升服務客戶的能力,尤其是觀念與態度,對於任何半導體製造商,其實都是非常重要的。

要做好成本管理 不能僅從成本控制下手

而田鎮英也特別提到,所謂「成本管理」,不應該只是「控制成本」而已。不少企業經營者,總是一心一意撙節成本,但實際經營過程中,卻仍難遏止成本攀高之勢,導致企業的利潤只要到達某1點,即面臨飽和而不再持續增加。讓人不禁納悶,明明非常重視內部成本的控制,為何營運成本依然節節高漲?

道理很簡單,有些來自於外部環境的成本項目,是企業無法操控的;譬如某項關鍵零組件,市場價格處於上升的軌道,此時企業若想藉由內部成本的控制,力求將商品售價壓低以提高競爭力,恐怕仍將事與願違。

此外田鎮英也提醒企業經營者,要做好成本管理,千萬不能只管看起來數字很大的成本,比方說是人、機、料等製造成本,而卻忽數字看似不大的成本項目,譬如業務管理成本,假使後者做不好,其負面效應恐怕數倍於前者,因此管理真是1門極具挑戰的學問,凡事都得步步為營。